[聚焦两会]两会代表献计破解纺织业融资难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纺织界的代表们对此深表赞同。长期以来,纺织企业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在“融资难”的困境中艰难生存。而近一两年多重因素叠加又使得融资成本迅速上升,“融资贵”成为行业内众多企业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今年两会上,纺织界代表们根据行业特点及企业经验,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由于银根紧缩所产生的“融资难”“融资贵”对于纺织行业的影响十分突出,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坦言,小型微型企业目前仍然很难取得银行授信。即便取得银行授信融资,综合融资成本贷款平均利率也高达13%~18%,而民间借贷利率更高。众多坚持实体经济生存发展的小企业,资本利润率只有5%以下。因此,他建议尽快明确落实扶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专项资金供给问题。通过供给与优质服务,实现借贷利率大幅下降,解决“融资贵”的问题。同时加快金融改革开放步伐。支持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专项性、区域性小型金融机构,如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融资性担保公司、创投机构、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和民间借贷服务机构等,扩大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 “缓解‘融资难’需要差别化的政策组合”,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孝棉实业集团董事长孙应安告诉记者,国家应通过差别化的监管和激励政策,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从长远来看,还要构造一个与企业市场结构相适应的金融市场结构体系,特别是建立和发展若干中小金融机构。他认为在基本保证资金安全的情况下,针对小型微型企业财务管理不完善和土地房产抵押不足,各银行可制定简单灵活的操作办法。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各项监管机构和各银行适当放宽对小型微型企业不良率的容忍度。 全国人大代表、波司登集团董事长高德康对此颇有同感,他认为小额贷款银行可以专门设立面向小型微型企业的贷款业务。比如现在许多金融机构都推出了为小型微型企业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在信贷额度、存贷比管理等方面,实行定向倾斜和宽松的政策环境,帮助小型微型企业缓解资金周转压力。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成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益补充。 如何促进银行业转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华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寿堂的答案是“利率市场化”。目前,银行贷款利率仍然是半市场化定价,“金融行政垄断”赋予了我国银行业对其他行业贷款利率的定价权,银行对国有企业基本上是按照基准利率,而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则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20%~30%,有的高达50%。在这种金融行政手段的干预下,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背负着高利息成本,很难与国有企业竞争。因此,苏寿堂认为应该让银行贷款利率在国家的监管机制管理下,实行利率市场化。苏寿堂还建议,进一步优化银行对企业的信贷行业投向、完善对中小企业的票据授信支持、加快推广商业承兑汇票的普及等。 对于最近关注度很高、又颇有争议的民间融资,多位代表认为“民间借贷宜疏不宜堵”。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民间融资完全有潜力成为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融资渠道,对产业升级起到积极作用。比如可以借助小额贷款公司来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使小额贷款公司成为民间借贷的平台。现在不少地方政府正在试点这种方式。此外,还应真正打破垄断,解除民间资本在进入能源、医疗等众多领域时遇到的“玻璃门”“弹簧门”,促进民间融资的健康发展。 高德康就此指出,民间投资的主体是民营企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等领域,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对推进民企转型、拓展民企发展空间、规范民间借贷都有着积极意义。他希望政府要特别鼓励扩大民间资本向金融业流动,特别是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小型金融机构,合理引导民间融资。苏寿堂也认为,在利率市场化的同时,应降低金融机构、银行的准入门槛,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各类股份制的小型金融机构,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让小型金融机构与银行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这对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是一个推动。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