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传统服装面料行业在冲击中寻求转变

                     

  受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持续疲软不振的影响,加上出口锐减、原料价格波动、国际国内棉价倒挂、劳动力成本上涨,宁波北仑区纺织服装企业面临困局,纷纷开始寻求突破,品牌设计师从下样加工变为指定各种原材料,使其迅速符合设计要求。但作为成衣工序的上游面料行业,不少企业因没有及时跟上形势,从而处于被动状态。最近,记者对北仑区内数十家大中型涉及面料行业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

  一些服装企业“舍近求远”到绍兴等地采购面料,让北仑区内的面料企业倍感压力

  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戚家山街道义成路的宁波侨泰兴纺织有限公司建立于1992年,为台商独资企业,是生产涤纶缝纫线、绣花线、筒染色纱、针织面料和色织服装的专业厂家。每个月染色能力1200吨、针织面料生产能力800吨,年产值5亿元。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会根据客户的要求生产面料,这些客户或是成衣生产商,或是品牌经销商。“他们会把具体要求告诉我们,然后我们依据这些要求进行开发。”该负责人坦承,现在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面料开发期限也相应缩短,企业的压力也日渐增大。

  侨泰兴公司依靠多年的口碑在客户中赢得了较好的声誉,而区内另一家企业则已经面临困境。前几年,该企业通过染色起家,并赚取了第一桶金,并在省外设立了分厂,产能迅速提升,形势一片大好。但由于只精于染色一道工序,目前却面临客户大量流失的困境。“很困难,很艰难。”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完这些便不愿再多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面料企业都感觉到了危机,积极在价格和加工质量上下功夫,但成衣生产商却似乎“无视”这种变化,依旧更亲睐江苏、绍兴等地。位于大港工业城的宁波华和服装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集生产和销售针织、运动服装的专业公司,年销售1200万美元,产品出口北美、日本和韩国地。今年初以来,公司总经理王海华已经走访了加拿大、美国、韩国等地,通过实地考察,他对自己的服装企业也有了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王海华告诉记者,企业绝大多数面料采购来自绍兴等地,客户对这些面料也很满意。

  由品牌设计师前置采购,然后再下单并指定面料

  位于大港工业城的宁波天亚服装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梭织服装开发、生产和销售的民营企业。公司副总经理周雪珍告诉记者,原先行业模式是最终客户如品牌运行商下单给成衣生产企业,然后由成衣生产企业寻找面料商。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情况是,品牌设计师先到面料商那里寻找合适的面料,然后再下单给成衣生产商,同时在合同中指定要哪家面料商的面料。“设计师在挑选时,往往希望能碰到最能激发他灵感以及代表行业最新潮流的面料,因此单纯只是加工、没有自我特色面料的企业正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周雪珍说。

  王海华也道出了缘由,消费者的不断变化需求,服装企业对面料的款式、颜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绍兴等地,他们不是按照客户的要求来生产,而是预先提供最前沿的面料款式,因此服装设计师只要选择几样钟意的面料就可以了。“在展厅看这些面料时,往往让我们眼前一亮,而这种现成的样式大大缩短了面料采购周期。”王海华说。

  据了解,品牌设计师的这种面料指定的采购方式已逐渐成为趋势,绍兴等地面料生产企业在展示厅展示世界最前沿的面料样品,从而吸引客户选购,然后批量生产。而区内面料企业对此的认识还普遍不足,还处于来料开发、来样开发的阶段。

  区内也有大型的面料开发企业,如申洲公司旗下的宁波大千纺织品有限公司、维科集团旗下的面料开发企业,其经营情况都比较良好,每年都推出新款面料。但主要是为自己的产品做面料开发,以提高其产品性能为最终目的,还不能满足市面上各种面料需求。“区内整个面料行业中的一些企业开发能力是比较强的,但整体氛围却未形成。”王海华感慨道。

  有的大力开发新面料,有的偏重内部挖潜

  位于小港工业园的宁波广源纺织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类新型针织面料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年产值近亿元,目前是国家级针织面料开发基地。

  在该公司的产品展示厅,公司总经理傅红平向记者详细展示了各种面料,像荷叶一样可以让水珠在衣服上滚来滚去,却不润湿的防水面料,具有生物保健和天然抑菌功能的蛋白纤维针织面料等等。傅红平说,公司前身是做印染,但发现利润越来越薄弱,几乎濒临破产边缘。2009年企业开始转型,不仅做染色,还开发新面料。企业先后成功研制了牛奶、竹纤维、芦荟等各种天然新型面料,短短三年已达到了中国新面料制造业的领先水平,得到了雅戈尔、法国欧凯缔等不少国内外大牌的青睐。

  在转型寻找突破口的同时,一些专于大众面料加工的企业则选择了内部挖潜这种更为稳妥的方式。位于小港街道江南出口加工贸易区的宁波兆龙纺织品有限公司创立于2002年,是专门经营高档针织面料的染色整理加工,以及各种针织服装面料的经营的中外合资企业,年产值7000万元。公司总经理王伟明说,公司主要代工大众面料,但现在企业经营情况一般,利润不高,而人工成本却在不断上涨。

  “开发新面料风险太大,一些面料往往经不起市场考验,万一客户不认可,像我们这样的小企业就一蹶不振了,而我相信传统的采购模式还会存在,就看企业能不能在危机中求生存了。”针对新趋势,王伟明准备在维护好老客户的同时,增加设备投入,从而减少人工成本,缩短交货周期,以应对客户需求。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