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库存泥沼:浙江服装业现状调查

                     

  在很多人看来,农业是个靠天吃饭的活儿,却甚少有人明白,服装也是一桩要看老天爷吃饭的生意。由于种种原因加上天气造成的销售不给力,2012年,对诸多浙江服装企业而言,无疑是“压历山大”的一年,压力不仅仅在于订单减少、利润减薄,更直接、也更具冲击力的恐怕莫过于库存的泥沼。持续不断的服装打折季,让诸多服装企业、经营户纷纷坦言“扛不住”,目前整个行业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库存消化战。

  “今年的销售情况,比预期的要差好多”

  库存“压力山大”

  这个秋天,一则美邦服饰存在巨额库存的消息,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服装行业。而关注的焦点,莫过于从来都没有过的高库存。而实际上,导报记者留意到,后者并不仅仅是徘徊在美邦上空的幽灵。翻查多家浙江服装类上市公司的2012年半年报、第三季度报告,都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根据披露,今年上半年,森马服饰的库存已经扩大到15亿元,而去年底这一数字还只是11亿元。报喜鸟服饰的第三季度报告则显示,存货较上年同期增长45.74%,截止报告期末合计存货1.40亿元——上市企业的库存压力都如此之大,中小企业自然更不必说。

  武林路是不少杭州市民常常闲逛的一条服装街,然而导报记者留意到,最近这个以精品女装为主的地方,很多店面都在显眼的位置贴出了打折标识,不少品牌的折扣力度都在5折甚至更低,有的则打到了1折。

  靠近美食广场的一间店面,索性变身品牌特价大卖场,里面各式女装品牌一应俱全,从夏装到冬装,琳琅满目,打折后的标价大都在100到300元之间,导报记者和原本标牌上的价格对比后发现,折扣基本都在2到3折左右。

  无独有偶。与武林路相距不远的凤起路上,同样开起了不少类似这样的店面。在一家声称是品牌女装特卖场的店面导报记者看到,一件标价为1200元的针织开衫,特卖价格是150元,几乎降至了1折。

  然而,尽管有如此大的优惠,店里的人气似乎还是不够旺。见导报记者进店,仅有的两名店员便热情地过来推介,称它们的品牌在商场都是有专柜的,现在打折买很划算。当记者询问为何会有这么低的折扣时,对方称因为都是去年的款式。

  这样的解释在杭州市民刘晶看来,显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因为爱逛街的她早就发现,在杭州百货大楼、银泰百货等商场,一些服装品牌的秋装刚上柜销售,就直接打出了9折乃至更低的折扣。而和以往商场打折的情况不同,今年以来不少服装品牌自己也开始放下身段,选择主动打折。

  在某品牌服饰做导购的林小姐向导报记者透露,比起往年,今年的优惠销售形式多种多样,打折周期也更长,但还是没有完成预定目标。“顾客好像都没有购买需求了,对接下来的秋装销售,只能自求多福了。”

  杭州最大的服装集散地四季青服装市场,特价特卖也成了常态。新杭派服饰城的一位汪姓老板说,自己做服装生意已经有5年多,今年的压力特别大,为了消化库存,店里比去年提前了半个多月做促销,但库存仍然增加了不少。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孤例。

  “今年的销售情况,比预期的要差好多。”杭州一家服装企业的负责人告诉导报记者,一般服装业的库存在10%到20%之间较为合理,但今年上半年,市场需求不足,企业库存压力大大增加,至少比去年增加了10%以上。“今年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特别低。”他说。

  这一点,也得到上述汪姓老板的认同。他告诉导报记者,往年这时候,每天起码有几十个左右的客人来选购,可是最近,每天前来光顾的客人平均不到十个。在店里记者看到,他主营的品牌T恤平时的零售价是120元,现在特价120元2件。“卖这个价格其实是亏的,但不卖亏得更多。”他说。

  “积存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造成一轮又一轮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压死骆驼的稻草

  “服装最不值钱的就是存货。”建德建捷服装厂的负责人老祝告诉导报记者,产品大量积压,不仅占用企业运作资金,耗费人力、物力,也使企业的管理成本增加,拉长产品的周转周期,降低整体利润。

  对于今年库存压力陡现,老祝认为一方面是服装企业生存压力加剧,另一方面则是外需的低迷。对于成本的上涨,老祝可谓一肚子苦水。“对当前大多数服装制造企业而言,能够有2到3个点的利润已经算很好了。”他表示。

  然而,成本的上涨是如此迅猛。对于服装行业来说,劳动力无疑是最核心的竞争要素。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几年前,工人加工资一年一次,每次加上百元,今年一次要加原来的好几倍,到目前为止已经加了两次,并且劳动力的变化,还不止涨工资这么简单。导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相对于工资上涨,不少企业还要适应变得“聪明且越来越没有耐性”的工人。

  除此之外,外需疲软被视为高库存的另一个诱因。从事服装业6年的李丽在一家外贸企业工作,这家企业年产服装十几万件,主要出口到非洲和南美。她说,服装企业近年的出口订单都出现了下滑,对外贸企业来说,订单少大不了不生产,库存量相对较少,但大量的外贸企业在出口订单下滑的情况下,都开始转做内贸,加剧了内贸服装行业的竞争。

  “因为流行趋势、资金流通等各方面的原因,服装业积存时间最多一年。”业内人士黄家湖表示,一些抗风险能力不足的企业很容易被高库存压死,因为这些过季商品一直在不断贬值,进一步克扣了企业的现金流。

  在他看来,尽管服装与其他行业不同,很难做到“零库存”,但从深层来看,今年库存量的激增凸显了不少企业薄弱的管理能力,并且,还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造成一轮又一轮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这样的影响对不少中小企业而言,最真实的反映就是生存渐入困境,对于服装品牌企业而言,最直接体现则在于招商难度激增。在此背后,则是诸多加盟商信心荡到谷底的事实。导报记者了解到,由于去年冬天姗姗来迟,许多服装品牌的冬装销售都出现了问题,从那时候开始,加盟商的日子就开始变得不好过,及至今年,又由于天气原因,春装、夏装的销售依然迟滞,对于实力不强的加盟商来说,长达三个季度的市场低迷,无疑是致命的。早在上半年,就有不少服装企业坦言,今年被调整关掉的加盟店比例,也远远高于往年。

  10月21日,登云路上的一家巴拉巴拉童装店也选择了关门结业,店面门口,一大群装修工人正忙着拆旧。在导报记者的印象中,这家店自开业以来,生意一直冷冷清清。而这,似乎也是巴拉巴拉今年上半年以来市场的真实写照。实际上,作为森马旗下的童装品牌,巴拉巴拉曾经在市场上占领过一席高地。然而,导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由于终端需求放缓、竞争加剧和渠道库存问题,巴拉巴拉品牌的收入也同比下降了4%。

  “如何在即将到来的这个冬天,坚持着,并且顽强地活下去”

  爬出泥沼的N种可能

  如今,面对巨额高库存,众多服装企业也纷纷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爬出这个痛苦的泥沼。这其中,打折促销、outlet、网上销售以及二、三线城市集中消化等,是最为常用的几种方式。

  美邦选择的是以特卖来消化库存。“通过特卖店形式以较低折扣销售出去,这些特卖产品折扣高于成本价,不会导致美邦服饰亏损。”美邦服饰董事长周成建曾经这样表示。

  而导报记者留意到,美邦服饰在杭州的诸多门店,“买一送一”销售似乎早就已经成为常态。尽管此间,周成建称特卖只是消化库存的一个辅助手段,而不会成为主要依赖手段,以防对品牌形成不良影响,但实际上,这种影响在很多时候企业根本无法掌控。

  “TEENIEWEENIE”是刘晶非常喜欢的一个服装品牌,因为价格比较高端,让工薪阶层的她并不舍得经常出手。然而近段时间她却发现,“TEENIEWEENIE”在庆春路上的“衣之家”正在搞打折特卖,各个季节的服装全部5折销售。“一下子买了好几件。”刘晶说,感觉真是赚到了,不过回过头想想又觉得有些失落,没想到这个牌子也会搞这种促销,让自己的品牌印象一下子打了折扣。

  而除了上述种种手段,网上销售也成为消化库存的一种重要途径。

  市民小叶最近就喜欢到服装品牌的官网上淘货,“官网上的衣服一般都会促销打折,在商店里看好的款式,我都会上官网对比一下价格,有时候网上有优惠活动,便宜很多。”

  尽管很多人都说,疯狂打折在带来短期销售高峰的背后,很容易损害品牌形象,但对大多数拥有高库存的服装企业来说,依然会选择饮鸩止渴。毕竟对它们而言,高库存压力下,品牌形象已经显得没那么重要,如何消化库存获得资金流,从而生存下去才是首要问题。

  “大量低价促销很容易使整个市场陷入恶性循环,接下来服装企业可能会更难。”老祝表示。

  在这一片“库存压力山大”的声音中,还有一些企业则通过放缓速度等方法来渡过难关。因为不少业内专家认为,高库存背后很大程度上也是服装企业在品牌定位、设计理念、销售渠道上诸多问题的综合反映。

  他们认为,目前浙江很多服装品牌都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为应对成本上涨,只能不断调高价格,不少服装品牌的价格甚至已经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但由于产品附加值不高,在设计、拓展、运营等诸多方面还比较落伍,且受渠道影响,正价卖掉的可能性很低。与此同时,在诸如ZARA、H&M、优衣库等国际快时尚品牌的冲击下,经营难度进一步增加。

  “像美邦等品牌,产销比维持在百分之六七十就是很好的水平,而H&M的产销比则在八成以上,而且因为没有经销商等环节,销价更低,对本土品牌冲击更大。”老祝告诉导报记者。

  品牌企业的问题如是,对于诸多实力不强的中小服装企业而言,问题则更为直接,那就是:如何在即将到来的这个冬天,坚持着,并且顽强地活下去?老祝说,也许到时候,我们真的需要抱一抱,相互取取暖。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