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纺织行业:领军人的述说……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北京纺织业凤凰涅槃艰苦调整的10年,也是北京纺织背水一战转型提升的10年,更是北京纺织适应首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10年。10年间,来自北京市政府、市国资委和纺织系统一线的干部职工,见证和亲历了北京纺织发展不平凡的10年。在我们的访谈中,深深感悟和体会到了北京纺织人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以及在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进程中,北京纺织人对未来行业发展壮大的那份坚守、坚定、坚持的信念。 这10年,北京纺织业发展变化很大 北京纺织业是改革开放后北京市内最早进入市场经济的行业。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北京纺织作为传统民生行业,如何与首都经济发展合拍,如何调整?如何转型?如何发展?这一系列的问题摆在北京纺织控股公司领导面前。经过艰难痛苦的转型与坚持不懈的努力,经历“十五”和“十一五”的快速发展,北京纺织业10年间发生了巨变。 北京并不是纺织原料产地。所以在完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作为共和国首都的北京,必然有不同于国内其他各省市地区的纺织行业发展方向。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10年来,北京纺织业披荆斩棘,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坚持科技创新是北京纺织业最大的亮点,大幅度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产品从中低端向高端挺进,不断加快全行业的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其中铜牛的高科技、高端纺织品进入我国航天领域就是最好的见证。 北京的纺织业是传统的民生行业,除了担负着行业发展的重任,也承接着大量的离退休人员的养老等社会负担。北京纺织行业从10年前拥有几万职工大军,精简到现在的1万多名纺织职工,承接了很多的社会责任,在推进行业调整发展上做了大量艰辛而富有成效的工作。 近年来,北京纺织控股公司在加快纺织主业发展的同时,通过开辟现代都市服务业,加大房地产开发,将房地产开发的收益反哺发展纺织制造业。纺织业的技术改造和科技投入充分利用首都科研院所资源,进行纺织产学研合作和科技项目产业化,推进北京纺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使传统纺织产业傍着科技创新和新型产业发展。目前来看,北京纺织发展模式非常好,符合北京市整体发展战略格局。在未来的发展中,北京纺织业要突出主业发展,不断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品牌升级,以品牌服装、产业用纺织品为发展重点,引导资源向产业高端、高附加值方向集聚。在未来5年北京国有经济发展和做强“二产”的战略实施中,相信北京纺织业一定还会再攀新峰。 品牌时装成就时尚之都 北京纺控下一个重点工作是培育一个有影响力的服装品牌,只有品牌时装才能成就时尚之都。就像《中国纺织报》的名片,一面印着《中国纺织报》,一面印着《服装时报》,从纺织到服装,从前道到终端,纺织的专业传媒已经开始整合产业链并走向集团化了,而北京纺控未来也将这样。目前我们在纺织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我们现在需要一个有影响力的服装品牌,在终端做出影响力。 北京市在研究国有经济“十二五”规划和做强“二产”时指出:国有企业要找准位置、把握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更大气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在高端和新兴领域大做文章。北京的产业调整今后主要是从产业间调整向产业内部调整转变。作为一个都市产业,如何做强“二产”?最近市政府提出在北京必须要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并对做强“二产”明确了五个要求:一是主业要突出,要有别人不可替代的特色,要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赢利水平;二是自主创新能力要强,要掌握核心技术;三是资源配置要优化,资产贡献率要高;四是要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五是要有一定的规模。这五个要求突出了首都特点,也是“二产”企业在北京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 根据这一要求,我们下一步改革调整的重点,是要在首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中找准位置,把调整的重点放在行业内部自身的深化调整上。我想应该坚持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双轮驱动”,将着眼点瞄向两端的延伸,开拓新领域。服装纺织业的高端、高效、高辐射力,要重点向两端延伸。一是前端的研发设计,二是后端的品牌运作、营销服务、标准检测、文宣策划,探索产权、品牌、资源等多种合作途径。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紧紧抓住服装纺织业的这两个关键环节,这也是我们目前最薄弱的两个环节,加大投入,形成优势,突出特色,从而整体提升服装纺织业的竞争力。 在建设时尚之都方面,我们将重点培育品牌影响力,运作具有强势影响力的大品牌。为此,我们将积极打造四个发展平台:市场营销平台、技术创新平台、资源配置平台、人才发展平台。根据建设世界城市和首都发展战略以及北京市国资委“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结合北京纺织控股公司业务发展现状,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发展方向,加快推进产业升级,着力打造企业和产品品牌,依托产品及服务特色,北京纺控将重点发展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高端服装纺织业和现代都市服务业两大主营业务。高端服装纺织业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做精品牌服装,重点发展梭织服装、棉针织服装和毛针织服装,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提高自主品牌贡献率;二是做特产业用纺织品,突出产品特色和高技术含量,重点发展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及其配套的纺织助剂;三是做优精品面料,加大面料产品科技含量,着力提高面料产品科技贡献率;四是做强国内外贸易,加大一般贸易和品牌市场比重,逐步发展进口贸易。现代都市服务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房地产开发运营,包括房地产开发、自持物业经营和物业管理;二是时尚服务,包括技术创新、品牌推广、文化创意、检测会展、信息科技等业务。房地产开发运营为服装纺织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供支持,时尚服务为服装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搭建平台,实现传统纺织与创意纺织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纺企改制顺应经济格局 1996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纺织工业总公司改为北京纺织控股集团公司,成为按《公司法》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由行政性管理公司转变为生产经营型控股公司。1999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更名为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为资产经营型公司。北京纺织控股公司与企业的关系由行政隶属关系变为投资与被投资的关系,进而由管理国有资产转向管理国有产权,由管理企业领导班子转向管理国有产权代表。在纺织控股公司进行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整合,先后组建了六大集团公司。到2007年底六大集团公司全部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明确了纺织控股公司与各级集团公司的资产关系。 经历10年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北京纺织控股公司紧紧结合首都经济特点的要求和纺织发展的实际,目前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2000年,纺织控股公司明确提出要注重强化研发与营销。2002年,强调突破创新,培育和扩大增长点,收获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2008年,在更高起点上推动优化创新提升发展,按照首都发展战略,把握首都经济特点,抓住产业链高端环节,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产品,坚定不移地发展适合首都经济特点纺织工业。经过10年的努力,纺织控股公司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建立。激光无缝粘合、数码印花等在纺织产品的工艺制造上已广泛使用,一批新技术也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一批新纤维在其产品中的应用更是提升了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功能性。 10年发展,北京纺织已由简单的量的发展逐步转向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的发展。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纺织已开始进行质的转变。在“十二五”的未来时期,纺织控股公司明确要坚持依靠创新驱动,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围绕品牌营销强化研发设计,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研发高端、高效、高辐射力品牌服装、精品面料、功能性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促进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高科技和品牌的贡献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北京纺控在计划经济时代行业繁杂、企业众多、效益低下。为解决北京纺织的发展问题,2002年北京纺织控股公司提出扼制出血点,培育增长点,通过改造提升一批、调整重组一批、搬迁转移一批、破产淘汰一批,力求服装企业整合优势、做大做强,面料企业调整转移、做新做精,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企业改革改造、做活做特。通过“四个一批”的调整重组,组建了六大集团公司,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采取破产、兼并、重组,从根本上解决亏损的问题。预计到2015年,北京纺织的资产总额将达到150亿元左右,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0亿元以上,力争突破100亿元,利润总额4.5亿元;全面完成《北京工业能耗水耗指导指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和水耗比“十一五”期末降低10%。加强集团公司和骨干企业建设,打造1个年收入在30亿元以上的集团公司,3个年收入在15亿元以上的集团公司,培育20个年收入在亿元以上的三级企业。 科技进步成效最为显著 这10年是北京纺织业和铜牛集团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北京纺织全行业和企业产学研合作最为紧密和富有成效的10年。仅以铜牛集团为例,10年来,铜牛集团所有的新产品开发研究都坚持与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针对国内外消费者对时尚、安全、舒适的服装需求,加大对抗菌、吸湿等多种功能性纺织品的研究和开发,如竹纤维内衣、玉米纤维内衣、弗莱特内衣、铂金内衣、负离子内衣等。 北京有着丰富的科研资源。近年来,北京的纺织企业普遍注重产学研的开发,利用社会科研资源,加快纺织产业链衔接和科研成果产业化落地。如铜牛集团与中国社科院、服装学院、总后装备部、中国航天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开发的高端纺织新品不仅应用到航天等领域,更让我们对民品开发充满信心。多年来,铜牛集团科技创新成果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全国纺织开发贡献奖、国家重点新产品等众多奖项。截至今年9月,铜牛已申请专利36个,获授权专利30个。从这些专利数字和获奖项目上,不难看出北京纺织和铜牛集团10年来科技创新的发展成效。 行业发展引来人才回流 北京五洲佳泰新型涂层材料公司的前身是北京帆布厂。上个世纪90年代末,企业严重亏损,后来进行企业改制成立了股份公司。北京纺织业10来的快速发展,使我们企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已从亏损到实现扭亏为盈。2003年企业销售收入不足2000万元,到2011年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企业发生了质的变化,并且走上了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0年来,公司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以前设备落后产能低,后来公司向都市服务型转型,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宽幅设备,在产品结构上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研制开发了特宽幅新型涂层面料等新产品。特别是公司新近开发的帐篷、新型蓬盖和双轴向气密产品,在我国国防建设和国家地震灾害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企业效益好了,职工收入水平也提高了。从原来企业亏损招工难到现在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愿意到我们企业来工作,仅这一变化就折射出我们企业发展的巨变。北京纺织企业从困境中走出来并不容易,后面的发展更需要北京纺织人的不断努力。纺织作为民生行业,也希望国家和社会能给予北京纺织业更多的帮助和扶持,相信北京纺织业会越走越好。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