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岛海关统计,2010年山东省针织品出口49.5亿美元,比上年(同下)增长16.3%。其中针织物出口1亿美元,增长24.2%;针织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48.5亿美元,增长16.1%。主要特点:
一、出口以一般贸易出口为主,加工贸易出口小幅下降。
2010年山东省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针织品34.9%亿美元,增长29.5%,占同期山东省出口针品总值的70.5%;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13.2亿美元,下降7.8%,占26.7%。
二、日本、欧盟为主要出口市场,对美国、东盟出口快速增长。
2010年山东省对日本出口针织品25亿美元,增长8.5%;对欧盟出口7.8亿美元,增长23%,对上述2个市场出口合计占66.3%。此外,对美国出口7.3%亿美元,增长36.1%;对东盟出口0.8亿美元,增长36.5%。
三、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共同主导出口,私营企业出口快速增长。
2010年山东省私营企业出口19.4亿美元,增长31.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针织品19.1亿美元,增长4.7%,上述二者出口合计占77.8%。此外集体企业出口6.8亿美元,增长13.3%;国有企业出口4.3亿美元,增长18.4%。
2010年随着欧美等国家经济的复苏,纺织品外需市场需求不断上升,加之国家积极财政政策效应集中释放,山东省针织品行业出口明显增长。针织品作为我省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一直以来依靠价格优势占据国际市场,2010年以来,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综合成本的快速上升,以及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召回通报等贸易保护现象的频繁出现,使得针织品出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主要表现在:
一是人民币汇率变动加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增加出口压力。2010年12月3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达到1美元对人民币6.6227元,创下人民币汇改以来的新高,全年累计升值3.01%。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纺织服装企业的出口利润将至少降低6%,2010年全年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对平均利润率不到10%的纺织服装企业来说是雪上加霜。与此同时,由于CPI上涨,人们生活成本增加,用工成本上涨、招工难等成为企业经的首要问题,特别是沿海部分集群地区招工难问题更为突出,用工成本也因此出现较大幅度提高,职工工资较上年普遍上升10~30%。由于下游产品成本传导有限、外需市场价格谈判企业没有权,削弱了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造成部分订单开始流失到其他成本更低的新兴制造国家。
二是棉价大幅波动增加企业的风险2010年9月中旬,受种棉面积缩减、长江黄河流域的阴雨天气再次引起了市场对于新棉的减产预期,导致棉花价格继续攀升,国棉328从9月初18002元/吨的价位,上涨至11月上旬的31302元/吨,短短两个月涨幅高达73.85%。随着政府加大棉花价格调控的力度,11月11日起,棉价大幅回落,国棉328一度落至26164元/吨的价格,随后棉价重回上升通道,12月31日又达到27650元/吨。棉价过山车式的剧烈波动,打乱了企业原有的出口订单计划,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是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制约产品出口。欧盟的REACH法规第一个注册期已于2010年11月30日截止,日前已有38项高度关注物质生效,出口欧盟的纺织企业或遭受新一轮贸易壁垒冲击。其次,日本政府正拟定新方案将提高服装日用品等逾400种关于我国产品的进口关税。此外,据资料显示,2010年1-10月,欧盟累计召回中国产纺织服装展品209项,同比增长130%;同期,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累计召回纺织服装产品47项,同比增长42%。贸易摩擦频发,不但提高了产品出口门槛,而且使产品成本上升,制约了产品出口。
为此建议:一是加强对棉花等原材料供应情况的检测预警,及时做好前期规划,采取必要的手段稳定棉花供需,保障行业稳健运行;二是加快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逐步实现高效、高品质和品牌化,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三是建立健全行业运行和产品出口的监测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国际贸易壁垒的最新进展,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四是大力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目前出口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分散出口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