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我国纺织行业要以《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为指导,不断健全机制完善创新体系,加强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回顾五年发展历程,我国纺织行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围绕“28+10”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攻关和成果产业化推广工作。全行业有22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两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行业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数量每年增加1000余件,可以说我国纺织行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当前,我们在看到纺织工业科技创新成就的同时,也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一方面,从整体上看,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相对薄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关键技术研发进展相对缓慢,新产品自主开发和设计能力仍有不足,应用电子、信息、自动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纺织产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健全。纺织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结合不紧的问题仍然存在,各类创新主体在行业科技创新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间的协作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创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利用,制约了行业创新水平的提升。
在这样的形势下,进入2011年,建立健全创新体系,加强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就显得极为关键。为此,一方面,要健全机制,在行业中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为提高创新能力提供动力和支撑。要鼓励大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发挥企业家和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强化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加强军民科技资源集成融合;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努力争取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尤其是要继续发挥产业联盟和创新平台的作用,为提高行业创新能力提供公共服务支撑,推进集成创新。
另一方面,要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整合产、学、研及行业公共服务体系等多方资源,加快培养高水平的科研、工程设计、管理等领军人才和骨干队伍,加强对在岗职工的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纺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行业创新能力、生产效率的提升。
同时,科研机构要开展基础研究,加强纤维材料加工、纺纱织造加工、印染加工、智能纺织品、服装家纺文化及纺织机械制造等重点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的研究,为行业自主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及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