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纺织业十二大必解命题
编者按:光阴荏苒,时光如梭,此时此刻我们已经站到了新一年的起点上。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的情况下,纺织业经济运行保持了良好的态势,行业发展逐渐向好,企业利润率逐步提升。产值、产量及投资稳步回升,内销持续增长,市场消费信心逐渐增强,出口总额逐步回升,这一切为2011年行业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环境在时刻发生着变化,变局也在悄然孕育,行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国内方面,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原料价格猛涨,人工成本、能源成本都在攀升。国际方面,金融危机对行业的影响并没有消除,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仍高居不下,消费市场没有发生根本性好转,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贸易摩擦增多,部分订单流向周边国家。上述因素将对2011年纺织经济产生深刻影响。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我们需要足够的智慧去谋划未来。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这一年中国纺织业将面临怎样的考验,行业运行将会呈现怎样的态势?在新的一年里,总有一些脉络、规律可以梳理与追寻。为此,《纺织服装周刊》记者围绕十二大关键词,采访相关人士,对2011纺织业十二大必解命题做有据“猜想”。我们希望行业企业能够从这些梳理的轨迹中,找到前行的方向,坦然迎接挑战。
站在“十二五”复杂开局的起点,我们有信心面对挑战,稳健起步。
2011命题1:宏观形势
稳健政策为 纺织带来新机遇
2010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显示了国家抑制通货膨胀的决心。积极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稳增长以及管理通胀预期,信贷政策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剧烈升值??新一年宏观政策的取向带给纺织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新机遇。
2010年,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控下,我国有效地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为经济全面复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国内结构性调整的困难并未减轻,形势反而更加紧迫。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和通货膨胀正在加剧我国社会经济的结构性矛盾。
去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1年的宏观政策定调,即2011年我国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货币双政策由过去两年来的“积极与适度宽松”组合变为“积极稳健”搭配,这一改变意味深长。同时,中央还强调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还要管理通胀预期。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正在成为2011年开始的新一轮政策调控的主基调。这显然不是简单的政策调整,而应该是一次面对转型的有深度的改革,真正点燃我们对未来发展的新希望。
业内权威人士指出,中央提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同时管理通货膨胀,这对行业的发展是利好因素。行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好的宏观环境的支撑,外部经济环境稳定、经济平稳增长、价格水平适当、各项经济指标平稳协调,将为纺织行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分析认为,从短期看,中国经济仍处于小周期下降之中,这种趋势是对过快上升的修正,会减缓上升过陡的倾率。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将逐步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出现“超级繁荣”。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旨在防止通胀和资产泡沫,不会以牺牲经济增长和减少就业为代价。纺织等传统产业将会在国家宏观政策及世界经济强劲回升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去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在第一次加息两个月后的再次加息,显示国家抑制通货膨胀的决心。国家有关部门近期也在连续出台措施调控物价,表明国家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也有专家预计,2011年一季度,存款准备金率、利率还有可能调整,2011年物价过分上涨的担忧将有所降低。
与此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1年要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
尽管稳健货币政策将对2011年信贷产生影响,信贷速度可能会放慢,规模可能会缩减,但信贷政策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提法对纺织行业来说带有阳光普照的作用,对行业是利好,也是机会。行业有理由期待此项政策能给中小企业为主的纺织业带来实质性好处。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也是纺织行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的基调来看,2011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进一步完善,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预计,在新的一年里,人民币将增加弹性,这意味着人民币上下波动可能会大一些,但不会出现剧烈升值的情况,汇率将在一个合理水平上保持均衡。综合考虑经济、政治和外交等多重因素,人民币汇率仍将保持“小幅升值”的步伐。有专家提醒纺织出口企业要掌握专业知识,善于使用汇率避险工具以规避可能出现的汇率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