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行情起伏大 安徽含山局部有停产或半停产现象
安徽含山县加工行业现状:在新一轮粮棉争地过程中,棉花种植处于劣势,种植面积逐年下滑,处于萎缩状态。今年,我区棉花种植面积已不足10万亩,籽棉产量出现大幅下降。我县现有棉花加工企业30来家,其中具备棉花加工资质的企业只有4家,其余26家全无加工资质,全县籽棉总产量约2.5万多吨,平均到每个企业不足1000吨左右。近二年来,因市场竞争激烈,行情起伏较大,籽棉供应越来越少,超过60%的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行业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受到较大影响。 现状成因分析: 一、市场波动加剧,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2010棉花年度,棉花价格出现过山车行情,籽棉收购开秤后,收购价格持续上涨至每市斤7元多,创历史最高记录,皮棉价格达到3.2万元/吨。今年三月后,皮棉价格又大幅回落跌破2万元/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皮棉涨跌波幅达1万多元。市场行情的大幅波动,造成大部分棉花企业亏损,更有部分企业因损失惨重而退出市场。本棉花年度,市场持续低迷,除少数几家规模较大的企业经营较为稳定外,大部分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二、小型企业大多急功近利,扰乱市场,导致大型企业发展受牵制 我区棉花企业数量不少,但只有振华棉业公司、裕丰棉业公司初具规模,其余大部分企业均实力弱小、工艺落后、设备简陋,行情好时参与收购加工,赚点小钱,行情不好时则关门息业,没有发展欲望,更没有发展远景目标,这种短期行为给棉花购销市场造成很大的混乱,其后果是小的长不大,大的发展受到牵制。 三、市场监管乏力,发展无序 加强市场监管是一个谈了多年的老话题,但实际收效不佳。棉花流通市场放开后,我区棉花加工市场的主体增加了不少,但大多数是无证小型加工企业。这些小型加工企业一直存在于市场监管的真空里,加工无资质、超范围经营、消防未达标、加工质量低下等一系列问题无人监管或监管不够。相反,对有资质的大型棉花加工企业则监管严厉,成了监管重点,时不时的接受有关部门的“整改处罚”。这种监督模式和范围,不仅认可小型无资质加工企业的存在,放任纵容无序竞争,制造企业间的不平,更是对大型正规加工企业的一种压制。长此下去,对我区支柱产业之一的棉花加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相关执法部门对行业进行规范整顿,清理清退小型无资质棉花加工企业,为我区棉纺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