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应对困境看射阳

                     ——江苏省射阳县纺织化纤企业创新管理、战胜困难的调查

  今年,部分纺织企业遭遇的困难可能比2008年更甚。而射阳县纺织企业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沉着应对危机,努力开拓市场,做到了生产不停、员工不裁、工资不减。截至11月末,江苏射阳纺织化纤行业开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入库税收同比增长9.1%。

  今年以来,受国际市场复苏迟缓、棉花棉纱价格波动、人民币升值等诸多因素影响,纺织企业普遍压库严重;同时,国家银根收紧导致企业融资艰难、财务成本上升,部分纺织企业遭遇的困难甚至比2008年更甚。而射阳县纺织企业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沉着应对危机,努力开拓市场,全力保持运转,做到了生产不停、员工不裁、工资不减。截至11月末,全行业开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入库税收同比增长9.1%。特别是40家棉纺企业,在棉纱压库一度近1万吨的艰难条件下,1~9月份实现开票销售、入库税收同比分别增长13.1%、12.2%。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保卫战中,企业家们以必胜的坚定信念、出色的经营业绩,生动诠释了生机无限的企业力量。

  产品围绕市场变

  增强战斗力

  面对开车就亏损的困境。射阳县企业灵活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应对行业困局。

  一是规避风险调结构。今年棉纺行业风险较大,化纤行业比较平稳,而棉纺和化纤的生产设备基本相同,射阳有12家棉纺企业利用原有设备转产化纤产品。金港特种纱公司原来主要生产棉纱,年初花纱价格起伏较大时及时转产氨纶包芯纱、腈纶纱,5月份棉纱滞销时全部生产化纤,8月以后棉纱市场企稳时又调整计划生产混纺纱,在同行业普遍亏损时能保本经营、其他企业持平时能实现赢利,今年已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入库税收840多万元。

  二是瞄准空档调结构。低支纱利润低,以往一般企业不愿生产,致使需求存在一定的缺口。为此,射阳县有10多家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的企业抓住这一市场空档开足产能。裕东纺织以前主要生产21支纱,今年瞄准低支纱市场,利用山东等地的等外级棉花生产7~12支规格的细纱,产品始终供不应求,今年已实现销售4100万元、税收70万元。

  三是提档升级调结构。部分实力强的企业抓住市场多变的契机,超前一步提高产品档次,以快节奏的产业升级步伐抢占行业制高点。闽华织造去年648台喷水织机投产时的主产品是腈纶面料,今年3月份腈纶产品市场趋于饱和时迅速转产涤纶,7月份又转产技术要求更高的超细单呢,通过不断提升产品档次抓牢市场主动权,今年已实现开票销售9400万元。

  放大技术装备优势

  提升竞争力

  射阳县纺织企业深谙“低潮发展、高潮受益”的市场法则,敢于在行业的“严冬”集中要素推动创新转型,蓄积爆发增长的强劲动力。

  一是采用新装备。今年全县纺织行业有56家企业共完成技改投入4.6亿元,更新大型装备223台套;80%的棉纺企业添置了自动络筒设备,使这个环节的人均工效提高6倍。祥和纺织投入1600多万元,新上5台德国制造的高档气流纺设备,虽然价格是普通气流纺的3倍,但用工从200人减少到40人,而且可生产32支以上的高支纱,具备角逐高端市场的生产能力。

  二是改造新工艺。许多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质量档次。恩玉化纤投入2000多万元,对纺丝机、倒筒机、花齿机等设备进行全面改造,变原来的三步纺为一步纺,不光用工从300人减少到80人,还增加了30%的产能,年可减少用工成本300多万元、用电支出100多万元。

  三是开发新产品。当地有11家企业与23家纺织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新建科技创新平台8个。双山集团与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合作,先后开发生产了强捻纱、化纤包长丝等新产品,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开发了以轻、薄、透、暖为主要特点的纯棉阳离子条格布、织纹聚酯银丝布等50多个面料新产品,柔丝纤维双层布料、棉莫代尔涤纶针织纱等6个新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双山集团去年实现税收超亿元,今年税收已突破7000万元,增长近40%。

  探索企业管理新模式

  形成凝聚力

  当地企业围绕创新企业管理想办法、挖潜力、聚人心,从成本、市场和绩效3个环节入手,全力提升企业运行质态。

  一是精细化的成本控制机制。针对订单锐减、库存增加、用工不足等不利情况,全县各企业及时调整开车时间和生产班次。五友棉业等8家订单不足的企业取消日班开夜班,巧打用电低谷时段电价时间差降低成本;还从控制原料采购的数量批次着手,采取“少进快出”的办法压降成本,避免市场波动的损失;加强资金调度,把每一笔资金使用计划精确安排到每一天,减少财务费用支出70多万元。

  二是采用差别化市场营销机制。各企业一方面提前研判市场走向,加大库存抛售力度;一方面组织营销攻坚,根据不同客户实施不同营销策略。他们针对棉纱市场低迷的实现,普遍采取“小订单、多次批”办法。祥胜纺织等企业老板正常在外跑市场,今年最小的一笔订单只有500公斤;银亮纺织与专供义乌市场的东蓝织造建立随市场浮动的协议定价机制,今年销售、税收分别增长66%、67%。

  三是人性化的绩效考核机制。企业坚持将待遇向市场营销一线倾斜、向车间一线职工倾斜,对营销人员实行绩效考核,今年全行业平均工资提高13.2%。丝利得公司为全体职工办理“三险一金”,高温季节还发放高温补贴,免费供应绿豆汤、薄荷茶等清凉饮料。公司资金紧张时,员工主动将存款借给企业进原料、购设备,形成员工与老板同舟共济渡难关的生动格局。

  干部围绕企业转

  激发自信力

  在企业遭遇困难时,射阳县委、县政府以深化细化“三服务”为主要抓手,实行靠前服务、贴心服务,让机关干部走向经济建设第一线,用对路的招数破解企业难题,把温暖送到企业心坎上。

  一是开展学双山活动提振精神。当地政府专门总结提炼“双山经验”,组织重点企业负责人参观双山技改扩能现场;组成“双山经验”宣讲团巡回宣讲,推动全县企业学习双山面对困境不气馁的精神状态、调优结构不停步的发展策略、注重研发不迟疑的创新意识、强化管理不放松的科学机制,使广大企业家不仅从双山做大做强的轨迹中学到了“嬗变”招数,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应对困难、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加强银企对接突破资金瓶颈。当地政府派分管领导牵头,每月举办一次银企对接活动,通过邀请上级行考察、开展“银行行长企业行”登门服务,累计增加信贷投放20亿元。放大财政担保功能,将县金诚担保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5亿元,与银行协调将担保信贷功能提高到10倍,今年已累计为纺织企业提供信贷担保6.9亿元;县财政专门设立1.5亿元过桥资金,为资金周转出现临时困难的企业提供“最后一公里”资金支持,累计提供“过桥资金”7.3亿元,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三是出台扶持措施强化靠前服务。明确县级层面重抓25家计划纳税超百万元企业,县四套班子成员每人挂钩1~2家企业,每个职能部门服务1家企业;镇区重点服务百万元以下税收企业。对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按15%下浮征收,企业研发费用按1.5倍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组织“企业用工西部行”、“在外务工人员凤还巢”等活动,为企业招工2000多人;积极向上争取用电负荷,科学调度检修时间,保证企业正常生产。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分享按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