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纺企人民币升值感受
——八成预期1年升值不超5% 三成五能扛3%以上升幅
贸企业抵抗汇率波动风险的能力有限,大多数企业是通过摊薄利润或者提高产品报价等方式,来消化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 针对2005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对公司所造成的影响,有35.2%的企业选择“非常大,竞争力明显减弱,利润明显下降”,另有59.22%的企业选择了“有影响,但目前仍在可控范围”。 然而,在应对人民币升值所采取的措施中,选择“采用远期结售汇,期货、期权、互换等金融工具”的企业比例不足5%,仅有4.63%的企业采取此方式规避汇率风险。 东横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下称“东横国际”)一位参与问卷调查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金融危机以来,由于人民币兑美元比较稳定,我们没有使用任何金融工具来消除汇率风险。” 该人士坦言,他们也不了解那些看似复杂的对冲工具。“我们一般是和客户约定好,把升值预期算进价格,这样做可能会减少客户量,但是,这也没有办法。如果人民币上涨超过3%的幅度,公司肯定会承受不了。” 北京庄雨五金有限责任公司的经理党晓明也对本报记者表示:“我们是小公司,融资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使用远期结汇是不现实的。” 尽管近30%的企业认为可以采取“尽快结汇、提前收汇、预收货款”的方式来应对人民币升值,但实际效果也并不理想。“提前结汇一般可以减少1~2周时间,其实意义不大。”党晓明表示。 期盼跨境人民币结算 广州宏利源服装有限公司参与本报问卷调查的人士则表示,自己并不了解如何使用相应的金融工具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我们会和客户谈谈,考虑采取人民币结算的方式,其他方式不会考虑。” 本报的调查结果显示,46.33%的企业“希望更多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然而,参与本报抽样调查的178家外贸企业中,仅有40家企业尝试过采取人民币结算。对于已经尝试进行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企业中,依然有58.06%的企业认为,“无所谓是否使用人民币,主要取决于贸易对手”。 “贸易结算的方式是约定俗成的,一时很难改变使用美元的习惯。”上海奎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外贸业务员郑健表示。 除了客户不愿意使用人民币结算这一重要因素之外,认为“境外银行人民币业务不充分”和“出口退税、报关等配套措施不够方便”的企业也分别占20.77%和17.39%。 杭州泰特科技一位参与本报问卷调查的外贸经理表示,由于境外银行人民币业务不充分,今后还是会使用美元结算。 本报调查结果也显示,目前美元依然是企业进出口结算的主要货币,有81.9%的企业使用美元进行结算。即使在对欧出口业务中,使用美元结算的企业比例依然高达84.62%,使用欧元结算的比例仅占12%左右。 修炼内功谋求定价权 尽管在金融危机影响之下,国际市场订单直接减少,依然有少数外贸企业凭借自己产品优势体验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安徽省微威胶件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费阳对本报记者表示,2008年,该公司产品的出口率是30%,今年则达到了50%。 费阳认为,即使人民币继续升值,公司的产品依然有一定的提价空间,主要原因是公司生产的汽车橡胶配件是“定制的”,具有一定的“定价权”,“我们可以和大客户进行价格协商,适当的转价”。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关于“出口产品最重要的优势”这一选项中,有44.15%的企业选择了“价格优势”,选择“产品的本身优势”的企业占比为36.17%。 这也意味着,在人民币继续升值、出口退税政策退出、劳动力成本上涨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企业所具有的价格优势将迅速被消耗。有实力的企业将出口产品转向具有“定价权”和“话语权”的市场,缺乏资源的企业则倾向于“被动适应”。 “我们公司产品在东南亚一带具有一定的定价权。去年开始,公司已经将主要业务集中到这一块,业务也越来越多,公司2%~3%的利润率保持了稳定。”张伦表示。 相比上述企业的调整,党晓明则表示:“目前只能选择被动适应,慢慢用利润消耗,在不得已的时候,不排除解雇雇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