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22日至12月25日国家有关部门共启动3轮国储棉抛售工作,抛储总量264.2万吨,有力补充国内棉纺织企业需求、稳定棉花市场及防止棉价大涨暴跌,同时有效解决用棉企业合理配棉,保证棉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竞争力。2008年度以来国家通过收储272吨、抛储264万吨巨量操作,既有力保护棉农的利益和植棉积极性,后期又满足棉纺厂的量、质需求。
2009年底国家有关部门及时下发198.4万吨棉花进口配额,其中89.4万吨1%关税内棉花进口配额,100万吨滑准关税进口配额,导致1月上中旬我国棉纺织企业、棉企签约外棉数量大幅上升,港口高等级美棉、印度棉颇受进口企业青睐,在新疆棉运输压力短期无法缓解(平均每天220-230个车皮),地产高等级棉产量大幅下降或被不断消耗的情况下,及时发放棉花进口配额,缓解高等级棉供需压力。据海关统计,12月我国进口外棉数量21.7万吨,1月或将超过30万吨。据统计,至1月中旬国内各主港保税区外棉寄售数量已经达到22万吨以上。某国际棉商也表示,自1月初以来国内棉纺织企业的询价和签约非常积极,仅十几天时间该公司签约量就突破10000吨,已经与2008年度1年签约量持平。
棉纺市场:受11、12月棉价持续高位上涨,导致纺纱成本“水涨船高”,再加上前2个月内销市场纺织品服装需求全面放量,全球经济全面回暖带动下欧美等发达国家订单也强劲反弹释放,广东、福建及江浙等地纺织厂再现“人工荒”,而一些从股市、楼市、矿产退出的少量投机资金进入棉花、棉纺市场炒作,棉纱价格大幅上涨,下半年第1次“跑赢”棉花、涤纶短纤等原料。部分地区棉纺厂出现下游织造厂、中间商提前预付款,厂外排队拿货的现象。由于棉布、坯布的涨幅明显低于棉纱,河南、山东等地一些中小型棉纺织厂采取“扩纺纱,减织造”的策略,把生产重点移到前纺车间,织造则受到压缩,因此很多厂现“纺纱赢利,织造亏损”的非正常现象。由于11、12月棉纱涨幅普遍达到1500元/吨,而棉花只涨900-1000元/吨(据CCIndex328)。因此纺纱利润不断扩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纺1吨32s棉纱净利润达到15000甚至2000元/吨。
其他纺织原料:12月国内涤纶短纤、粘胶短纤上涨幅度分别是-400元/吨和-500元/吨,与棉花走势“大相径庭”,但是1月上中旬涤纶短纤价格在上游原料成本上涨推动下被近跟涨,至1月20日涤纶短纤价格已经涨至10400元/吨,高价已经上逼10700元/吨,引起下游棉纺厂恐慌;但是12月粘胶短纤受纱、布出口下滑影响比较大,成交价格持续弱势盘整,虽然有青岛联席限价会议的“限产保价”措施,仍然不断有企业以低于18500元/吨的价格销售,1月中旬开始棉短绒价格普遍反弹100-200元/吨,对短纤厂报价以支撑。
12月底对规模总量12000万锭的棉纺织企业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注:工业库存调查结果仅包括棉纺织企业已经入库棉花库存。
1.棉纺织企业棉花库存情况:12月初至1月15日国内CCIndex328、CCIndex228累计上涨195元/吨和207元/吨,现货实际涨幅在300-400元/吨,1月20日地产3、4级棉公定提货价15100-15200元/吨和14700-14900元/吨。而且对棉花进口配额12月下旬下发预期,很多用棉企业在11、12月提前操作进口棉,有的12月中下旬已经抵港,再加上新疆棉少量运出及国储棉抛售适时补库,12月底国内棉纺企业棉花库存较11月底略上升,但是幅度并不明显,1月中、上旬随郑州期货、撮合近月合约跌近现货,直至低于现货,用棉企业加大从电子盘上接仓单进度。据悉,仓单主要由新疆、湖北、山东等地棉企业生成。据调结果显示,46%企业增加棉花库存,20%的企业减少棉花库存,34%企业库存与上月基本持平;综合平均棉花库存由11月底的33.43天上升至12月底的35.5天,折合棉花工业库存量由104.65万吨增加至108.20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