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阴霾仍然笼罩全球。千年纺织古镇盛泽前景规划却依然笃定:打造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纺织产业基地,把盛泽缔造成全球首屈一指的纺织金融帝国,成为世界纺织业的华尔街。
毋庸置疑,盛泽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纺织产业集聚地,这从它每年遥遥领先同行业的产值和交易金额就可窥一斑;然而金融危机对世界纺织业影响显而易见,盛泽也未能彻底摆脱危机影响。
在此时刻,盛泽打造纺织华尔街的梦想是否具备实现条件?如果不具备,它还有哪些亟须改进、完善、提高?
机遇千载难逢
金融危机给盛泽1个打造纺织业金融帝国的历史机遇。
“金融危机实际上是极好的拉大与竞争对手距离的机会。”在盛泽采访期间,盛泽党委书记盛红明似乎心里有数。或许这是1种经历过重重困难磨砺,突破层层阻挠后的内心真实感受。
就在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国家对纺织业进行宏观调控时刻,盛红明和当地众多纺织企业,对未来一片茫然。“我都不知道明天会怎样。”盛红明对当时的情境记忆犹新。
可一转眼,盛泽却迎来最好的发展机会。在盛泽党委和政府的努力下,在众多企业自身的奋斗下,盛泽不但实现1家纺织企业“不倒”的神话,还趁势大力扩张。
有据可依。
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在2009年3月去日本一下子采购1000多台世界上最先进的织机,董事长施清岛受日本厂商最高规格的待遇,因为他挽救面临金融危机深渊的津田驹。
其他纺织企业几乎选择和福华织造一样的逆势扩张,如恒力集团50亿元新项目去年12月18日开工,新民11.5亿元新项目去年12月11日开工……据了解,目前盛泽在建项目200亿元,已建项目60亿元。
“等别人度过危机时,我们已经遥遥领先,走在最前头。”成为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共识。这恐怕是盛泽为何总是领先之所在。
密度高 基础厚
当地产业基础之雄厚,密集度之高,也是盛泽成为纺织第一帝国的资本。
盛泽纺织业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当地纺织业就相当发达。“百树维桑半顷麻,每和烟雨掉缫车。”晚唐诗人陆龟蒙寓居吴江时,对当时丝绸业现状作出形象描述。目前与运河故道相依相伴的仅仅百余平方公里的盛泽小镇,汇集2300多家纺织企业、6000多家纺织品贸易公司;10万无梭织机,超过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三地总和,年产各类纺织品85亿米,“可以为全世界每人提供1米多布料”,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布庄”。
“盛泽纺织业能够达到今天的规模,与悠久历史传统,现实产业集群的高度密集,是分不开的。”东方丝绸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王涛,精准地分析着盛泽纺织业成功的基因。
引四方来客
优良的投资环境也是盛泽纺织成功不可缺少的保证。
在盛泽采访时感受最深之一的地方,就是当地企业家对盛泽投资环境的认可。向兴(中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吴江闽南商会理事长黄志向就颇有感慨地赞叹,他和父亲去过许多地方考察,最后来盛泽投资、从事纺织生产和贸易,“因为这里软硬条件比较好”。他表示,盛泽人从来不排外,各地人在盛泽,都能够和睦相处,找到投资的好机会。
吴江市委书记徐明也承诺:欢迎各地的投资者来吴江投资,欢迎各地的人才来吴江工作。他们将提供最为优越的服务条件和环境。
正是不排外,才形成盛泽从古至今的包容氛围,形成“五方杂处”的人文和谐,最终形成1条从缫丝、纺丝、织造、印染、织物深加工到服装制成品的产业链,集研发、生产、市场、物流、服务为一体的配套体系。也正是密集的产业优势、完善的产业链条、强大的辐射能力、形成盛泽鹤立鸡群的优势。
创新成就未来
当地政府强烈的危机感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服务意识,促进盛泽产业的不断壮大,不断走在世界产业的最前沿。
“信心比黄金重要,在金融危机时刻,尤其如此。”盛红明在金融危机期间,几乎天天在与银行、与企业打交道。他说,要最及时了解企业动向,了解企业需求,以能够及时为企业提供帮助,提供指导。
在提供及时服务的同时,盛泽政府在不断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服务,以适应新情况的变化。仓单质押、领导人联系企业制度……1项项创新服务如雪中送炭,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企业需要什么,民生最需要,政府就尽全力提供什么,成为盛泽政府创新服务的“基本原则”。这在最大程度减少金融危机对盛泽纺织业的影响,也为企业与政府的及时沟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最好的引导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