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石河子:打造西部最具优势、最具发展前景的纺织城

                     

  新疆石河子市是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戈壁滩上开创的一座城市,素有“戈壁明珠”美誉。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西部重要的棉纺织生产基地。

  龙头企业带动经济发展

  据石河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经济师郑明建介绍,石河子是新疆重要的优质商品棉产区,年产皮棉约30万吨,占新疆棉花总产量的10%。现有纺织企业17家,其中16家是棉纺企业,棉纺环锭纺已达到82万锭。近年来,石河子市依托棉花资源优势,着力发挥区位、人才、纺织产业基础、能源等方面的优势,陆续吸引了浙江雄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浙江弘生集团、江苏华芳集团、沙特阿拉伯阿吉兰兄弟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纺织企业前来落户。江苏华芳集团是国内棉纺织龙头企业,浙江雄风集团拥有纺纱、织布、印染等较完整的产业链,弘生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家纺面料生产企业,阿吉兰兄弟公司是沙特阿拉伯最大的棉纺织企业,他们为打造石河子棉纺织产业示范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石河子又引进了我国台湾、印度尼西亚、山东等地客商,兴建了一批纺纱、织布项目。目前,石河子已经成为新疆棉纺织产业的聚集区和高增长区。

  郑明建说,这些企业的落户,有力地促进了石河子棉花资源的转化,还带动了当地棉纺织产业的升级和快速发展。“1992年成立的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已成为新疆棉纺织行业规模最大、装备水平较高、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

  2000年底,开发区只有棉纺企业2家,棉纺规模3万锭,气流纺1608头。截止到2008年末,开发区已有棉纺企业8家,拥有环锭纺65万锭,规模增长了20余倍;气流纺6600头,增长了3.1倍;宽幅无梭提花织机84台,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填补了新疆宽幅无所提花织机的空白,形成了年产棉纱13万吨、家用纺织品500万米的生产能力。

  “龙头企业的落户,使开发区棉纺织产业链得到了延伸,产业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新的提升。”郑明建举例说,浙江雄风集团设立的新疆天盛实业有限公司的家纺面料、毛巾、色织衬衣项目已开工建设,部分织机、针织项目已经或即将开工建设,实现了由纺纱到提花色织产业链的延伸。此外,落户企业还带来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装备,多数企业产品质量达到了乌斯特公报25%的水平,部分企业可达到5%的水平,产品质量和档次都有了提高,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

  抓机遇描绘美丽蓝图

  对于未来的发展,郑明建表示,在新形势下,开发区将紧紧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把开发区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全力推进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和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大的产业转移。到2011年形成环锭纺180万锭,气流纺13280头,无梭织机4000台,针织圆机300台的生产规模,装备水平达到目前国内先进水平;年产各种高档纱线22万吨,高档染整、家纺面料1.5亿米,针织服装面料30000吨,形成5000万件色织衬衣和2000万件中高档针织服装的生产能力。郑明建已在心中描绘好了一幅蓝图,希望在纺织原料和辅助材料生产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使石河子早日成为西部地区最具优势、最具发展前景的纺织城。

  延伸阅读

  石河子发展棉纺织业的优势

  原料:石河子市是新疆优质细绒棉、中长绒棉和彩色棉生产基地,适合生产加工高档优质精梳棉纱、棉布和纺织品,适合发展规模化棉纺织企业。

  区位:石河子市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腹地,有助于降低企业在原料、运输等方面的成本,有助于企业开展对中亚、西亚、东欧等国家的对外贸易。

  基础:开发区拥有一批管理、技术人才和数千名纺织工人;有大量可供建设用地,人工成本低;棉纱产量居新疆之首,具备发展织布、印染、服装的基础条件。

  环境:石河子开发区已经开展印染污水再生利用工程项目的研究,将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印染工业、降低企业成本产生极大推动作用。

  配套:纺织产业集群已基本形成,棉纺织产业已成为行业知名龙头企业聚集度最高、相关产业配套最完善、产业链最紧密的优势产业群。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