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纺织业基本运行情况
6月份棉纱线进口9.41万吨,环比上升8.4%,同比增长34.2%,上半年累计进口46.59万吨,同比增长12.2%。其中6月份自巴基斯坦进口2.84万吨,同比增长33.5%,上半年累计15.72万吨,同比增长26.3%;自台湾进口0.97万吨,增长93.9%,累计5.53万吨,增长76.4%;自印度进口0.79万吨,增长38.3%,累计3.93万吨,增长31.5%;自越南进口0.76万吨,增长2.3倍,累计3.15万吨,增长156%。上半年我国棉纱线净进口量21万吨,同比净增10.3万吨,增幅达96.3%。 四、内销比重微有提升,深加工产品近4成依赖出口。 多年来纺织产品一直以外向型为主,对国际市场依存度相对较高。由于近些年来规模发展过快,尤其是近年来金融危机影响,纺织产品内销比例在不断提升。从2003-2008年纺织产品内销比重分别是67.04%、69.43%、71.6%、73.1%、74.82%、76.74%,呈逐年提升态势。2009年这一比例继续上升,上半年内销比重达80.03%,同比77.07%上升2.96个百分点。 从2009年分行业内销比重看,原料和初加工业内销比重均在90%以上,深加工产品内销比重在65%左右,近4成依赖出口。上半年棉纺织加工业内销比重91.81%,同比提升3.26个百分点;化纤92.93%,提升1.93点;纺织制品业74.74%,提升4.49点;针棉织业65.04%,提升2.68点;服装66.41%,提升4.03点。从我国国富民穷和消费分流等现实特征看,纺织品服装扩大内需确有不易。鉴于目前国际消费市场消费水平下降和由高端向中低端消费转移的情况来看,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努力提高出口仍然是纺织业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即深加工产品多出口,则反过来带动原料和初加工产品内销比重。 五、福建成为纺织业近年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产销形势2009年表现不凡。 福建省近几年来纺织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2009年金融危机背景下表现不俗。据测算,福建省目前已经近900万纱锭棉纺能力,2009年上半年产纱73.34万吨,同比增长17.9%,总量仅次于山东、江苏、河南、浙江,排序全国第5,产量增速跃居上述5省之首。上半年福建纺织品服装出口39.89亿美元,同比增长16.59%,出口总量在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山东之后,排序全国前6位,增速也排前列。上半年实现利润27.33亿元,销售利润率4.6%,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排列全国前位。纺织从业人员57.68万人,占全国纺织从业人员1059万人的5.4%。福建纺织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纺织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收、抛储备棉两度拉升棉价,棉价呈大“V”字型走势。 受金融危机影响,自2008年8月开始国内棉价一路下滑,主体价由每吨13600元下滑至2008年11月份的10400元左右,3个月下跌3200元左右,随着国家12600元收储,行情开始变盘,棉价一路拉升至5月中旬的12700元,较最低时提涨2300元左右。由于收储量大,造成现货市场棉花资源缺乏,5月22日国家开始通过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抛售收储棉,由于进口无配额,棉花单一依靠竞价储备棉,竞价十分激烈,抛储棉再度拉升棉价。截止7月末现货棉价平均上涨300元达13100元左右,电子撮合、郑棉期货首月合约价均突破13800元,储备棉328级实际竞拍价已经达13900-14000元,使本年度棉价呈典型“V”字型走势。在7月间国际棉价则走出倒“V”字型,内外棉价价差再度扩大至2000元左右。受资源枯竭和储备棉价上涨,纺织企业尽可能增加化纤用量,拉动7月份化纤价格大幅回升。PTA期货直线飚涨,主体价由6月末的6850元上升至7月末的7900元左右,上涨1050元,涨幅15.3%;涤纶短纤主体价由6月末的8500元上涨1000元至7月末的9550元,涨幅12.4%。原料价格大幅上涨,无疑是对正在企稳回升的纺织企业增加压力,纺织企业再次面临成本上升的严峻考验。[锦桥纺织网信息咨询部] 附:部分行情走势图表: 各主产棉区7月份棉价变动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