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内销产值10532.47亿元,同比增长9.42%,较2月底增速回升了2.79个百分点,行业内销比重也由上年同期的77.07%提高到了80.03%,内需对行业企稳回升的拉动作用逐步加强。下半年,在纺织行业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中,内销增长是否仍然会成为亮点,成为拉动纺织行业经济企稳回升的强劲动力?
内销仍将显现较强动力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销萎缩,使一些企业不得不将产品转为内销,这种情况下半年仍将持续。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认为,内销比重增长是通过国内市场扩容来消化的。内需作为行业发展支撑点的意义变得更加突出。另外,外销型企业转战内需市场,也给国内品牌的定价体系与赢利能力带来了一定压力。但内销比重提升的积极意义也非常明显,这也是中国纺织工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最明显的特色之一,它让我们在金融危机面前,拥有了更多回旋余地与空间。同时也应该看到,内销比重提高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内销扩大并不表示纺织品消费和企业利润也在同步增长。
不可否认,我国纺织行业是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行业,大部分企业以做出口订单,产品外销为其主要的赢利模式。特别是加入WTO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机遇与压力的并存,使国内纺织企业无论是体制上,还是经营机制上都显得准备不足,对发生的变化显得不适应。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前,这个问题还不明显,但是随着国外市场需求萎缩,订单减少,首当其冲的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受伤较重。可以说,中国纺织行业目前还是要“靠天吃饭”,而这个“天”正是国际市场。因此,国际市场何时回暖,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中国纺织工业复苏的时间和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内销重任在肩,目前内销比重提高到80%,还需要考量它的实际效果。企业是否赢利了?消费者是否得到了实惠?这些都是判断内销增长的标准。
位于北京前门大栅栏的瑞蚨祥绸布店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去年,受危机影响,一夜之间外国人都不来了,生意一落千丈。瑞蚨祥总经理薛世翼告诉记者,国外客人减少了,国内客人就更重要了。瑞蚨祥一直是以面料为主,服装为辅。为了吸引国内客人,瑞蚨祥在店内加强了现场服装制作。据了解,为了突出瑞蚨祥的企业文化,前门瑞蚨祥店铺大堂前70米被腾出来,布置成丝绸文化和企业文化展区。虽然收入有所损失,却为瑞蚨祥带来了大量的客流。仅今年春节初一一天就有10万元的营业额进账。从年初到4月,瑞蚨祥营业利润已经超过了2008年全年。
正确处理消费与产能的关系
生产出来的纺织品是要消费的。产销比应当大体保持平衡,经济才能以一种平稳的态势运行。消费是生产的“助产士”,没有消费的增长,就没有生产的发展。
提起纺织行业的产能,从来就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我国纺织行业尽管纱锭数已经突破1亿锭,但是仍然有市场需求,广大的农村市场和不断增长的国际市场,完全可以消化庞大的产能。另一种意见认为,目前我国结构性矛盾仍然是产能过剩及需求不足,这是制约下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纺织企业效益提高的主要障碍。
刚刚公布的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经连续6个月实现负增长,这似乎发出一个信号:下半年国内消费,包括纺织品服装的消费有可能持续低迷。有专家指出,重视消费和关注消费,尽快提升消费率是化解当前危机的良方。据一项调查,今年国内纺织行业过剩产能至少超过总产能的20%,随着前几年行业高峰时大量在建产能的陆续释放,过剩产能的比重还可能更高一些。调查者认为,由于总需求并未全面启动,在工业企业去年库存基本完成后,产能过剩必将限制工业品价格,最终影响企业利润增长,推迟行业复苏的到来。
消费的增长取决多方面因素,比如收入的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生活方式的转变等,对于企业而言,能够做到引导消费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国内已有一些服装品牌在努力引导消费。比如罗蒙公司的“成功好男人”理念,把穿西服定位为走向成功男人的第一步;北京白领时装有限公司开创的新商业模式life-style(生活方式店),顾客可以边购物边欣赏音乐、看报、喝茶、品酒,还可上网。而“七匹狼”更是直接推出了“男士生活馆”,为消费者提供了全系列的产品和着装顾问等服务。可见,以消费作为载体,扩大产品受众领域,是企业在危机影响下求变的一种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