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纺织品“召回”频发 质量问题呈3大趋势

                     

  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笔者所闻纺织业最狂言的一个观点便是“走出去正当时”。当记者问及中纺城质量检测公司的09战略时,齐主任坚定地阐述了中纺城“盯住”本土市场的决心,他认为本土市场将给予第三方检验机构更多机遇。

  他解释道,首先经受金融风暴狂袭后,国际经济持续走弱,我国因金融体系稳健、国家政策宏观调控等有效措施而屹立于“风暴”之中,于是国外纷纷将眼光投向我国,这势必拓展了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市场;再者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纺织大国,纺织市场的容量是无限大的,随着纺织业不断采用新技术、新面料,中国现有的检测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求,难以与国际知名检测机构抗衡,然而社会对第三方检验机构的权威性逐渐认可,我相信本土市场将给予第三方检验更多的机会。

  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齐主任从权威数据方面入手作分析。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纺织相关检测的市场容量在2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国外检测机构占有约50%的份额,国内商检、质检、纤检系统检测机构占45%,国内民间商业和第三方公正检测仅占5%左右。民营检测机构长期受到限制,发展缓慢。而到2010年,中国国内检测市场容量将突破30亿人民币。因此,检测市场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此外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国内纺织品市场的产品检测率不足50%,有大量纺织品未经权威检测就直接进入了流通领域,如果产品检测率提高到80%,将意味着还有巨大的检测市场空间。从国家有关部门对中国市场抽查的情况看,中国纺织品未经检测流入市场的现象非常普遍,同时存在检测报告不规范、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可靠等现象。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客观上会推动检测行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纺织工业的增长,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以及消费者对纺织品质量、安全和功能性的更高要求,检测市场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纺织专家激论应对措施

  “知其因,扼其果。”不错,要想彻底规避召回事件再次发生,就必须先了解商品自身存在哪些不足,然后针对不足进行技术、设计上的改进,促使我国纺织品质量真正满足欧美等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究其不足,慧聪纺织网记者发现出口商品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3个。最直观的原因是生产技术的落后导致商品质量的不合格,这是我国闭关锁国遗留的产物,也是我国综合实力仍较落后使然。其次是质量标准的不完全国际化。国外市场是我国商品出口的终极目的地,然而由于我国制定的质量标准未能完全与世界接轨,我国出口商品时常因质量不达标被拒门外,比如重金属含量值的范围等。上述原因是现实使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第三个原因却是某些企业不法的逐利行为引发的,这包括随意减少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廉价原料、企业把关不严等违法行为。齐主任认为这种不法的逐利行为是鼠目寸光的表现,于整个行业发展而言是极度不可取的。

  “我国外贸出口额的五分之一是由纺织行业创造,纺织行业是创汇的第一大户,”杭州中纺城纺织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齐主任语重心长地对慧聪纺织网的记者说,“如果因为自身的质量问题而丢失诺大的国际市场,是件令人非常痛心的事情。”他的担忧代表了我国众多纺织专家的共同心声。

  纵观目前纺织品质量问题的流行趋势,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为儿童服装生产企业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求中国儿童服装生产企业严格按欧美等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组织生产,高度重视欧美服装安全法规的内容,特别是输欧儿童服装上绳带和小部件的安全项目要求,积极寻求应对措施,降低出口风险;二是对产品设计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尽量完善合同条款,降低产品不能出口或返工整理带来的经济损失;三是及时与检验检疫及有关部门联系,合力突破技术难关。

  对于企业产品的质量管理问题,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章淑华有自己的见解。“国家统一限价能解决产品质量管理问题”她解释道,目前我国众多外贸行业靠“价格战”争得国外采购商的订单,有些企业为了能降低成本,不得不采取极端的行为来加工生产,“这样容易使产品在进入外国市场时碰壁造成损失。”

  东莞一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板更是从产品生产过程给予战略性指导。他表示,在生产过程中有很多工序流程,可以采取流水卡制度,在每个环节流动前质量控制人员务必确认好产品质量,合格了再往下一工序流动。每个部门把应做的产品做好,由部门质量管理人员检验,合格后随流水卡流入下个部门。此流水卡一直流到包装程序,清晰记录生产人员,以便追究责任。在包装时,产品上要批注生产批次、日期等,以便有何意外可以查清是何批次产品不合格,免得其他产品受牵连。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