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纺织业能否“转”出艳阳天?

                     

  面对国际需求持续疲软的市场阴霾,出口依存度很高的纺织业中仍然有32%的企业销售总额增长11%以上。

  盛夏,常州成业服饰有限公司的针织车间里,上百台缝纫机嗒嗒作响,1批出口美国的纯棉T恤正在赶工。“上半年我们出口美国的订单同比增加1倍,成功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常州成业服饰有限公司生产经理朱银美介绍,2009年1-6月公司出口订单不降反升,总产值达8000多万元,同比增加20%。

  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依存度很高,产业恢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市场回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09年前5月由于外需严重萎缩的局面仍然在持续,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仅604.20亿美元,同比下降11.1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6.44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全行业规模以上的5万户企业中,仍然有32%的企业销售总额增长11.28%,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9.85个百分点。为何一些纺织服装企业能在需求疲软的大环境下逆势增长?这些企业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秘诀是什么?近日走访成功“突围”的服装企业代表。

  转产,市场为王——

  调整结构不是一哄而上搞高端项目,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要学会找市场空当

  40天生产138万件套装的出口订单,对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多数中小纺织企业而言,是一块到嘴边却难以下咽的肥肉。

  “很多原来只做中高档服装的企业,规模太小,不敢接单。只做低端的企业达不到质量标准,别人不敢下单。我们既有规模又有质量认证!”朱银美所在的成业公司拥有800名员工,以生产短裤、睡衣和童装等中档产品为主,产品全部出口美日英3国,是典型的中小服装加工企业。“有硬件只是第1步,关键还是要敏锐把握市场,及时‘掉头转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英国服装市场迅速疲软,美国中档以上产品的销量受到压抑。成业果断调整战略,收缩英国“战线”,让生产线主攻美国中档市场;同时自己加工原辅料,节省5-10%的成本以扩大利润空间。2009年2季度公司订单环比增加10%,调整策略初战告捷。

  “公司设备在更新,管理在革新,技术在创新,但是调整结构不是一哄而上都去搞高端项目,中小企业的优势就是‘船小好掉头’,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迅速调整产品结构。”朱银美介绍,成业公司也在进行产业升级,根据目前市场的复苏情况,下半年将投入一半的设备和人工进行中高档项目的生产研发。“下半年要生产夹克和羊绒大衣,2009年要达到2.1亿元的经营目标,肯定没问题!”

  同样善于“掉头找漏”的,还有嘉兴市志远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嘉兴毛衫商业协会会长徐伟。徐伟经营的羊毛衫是季节性非常强的服装产品,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仅依靠欧美传统市场只能是坐以待毙,于是徐伟打起“反季节销售”的主意。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我们2009年主动出击,开发南非3家最大的超市,他们来到洪合镇考察后一口气签下480万件的订单,正好是欧美市场的补充。”徐伟介绍,2009年以来公司订单量同比涨30%,效益喜人,“服装出口市场有很多机会,企业要善于‘查缺补漏’。”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造成海外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的情况下,我国服装出口企业更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策略,定位产品结构,这也是目前成功企业的主要经验。

  转身,内销挖潜——

  内销利润比外贸高出两倍,但出口转内销不是权宜之计,投机很难

  羽绒服只是冬季的生意吗?江苏波仕曼制衣有限公司的答案是否定的。

  “为进一步开拓市场,公司从2009年4月份开始着手研发设计功能性羽绒服,顾客买1件羽绒服至少可以穿2季,”江苏波仕曼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生平说。

  据介绍,波仕曼公司出口与内销业务比重约3:7,在2009年经济形势下,公司做足“拉动内需”的功课,针对内贸开发新产品,挖掘新卖点。现在公司主推的羽绒服可以分拆,秋天穿单夹克防雨抗风,冬天加上羽绒内胆防雪保暖。“9月就可以开始卖,销售时间延长2个月,预计2009年内销可以达到5000万元,不会有任何库存积压。”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