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行业经济走出低谷
由经济日报社、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共同研究发布的二季度中经纺织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日前发布。报告表明,2009年二季度,纺织产业开始逐步走出行业经济运行低谷,部分运行指标出现积极变化。其中,纺织行业、服装制造业、化纤行业企业景气明显回升,销售和投资呈现回暖态势。 指数解读
报告显示,2009年二季度,中经纺织行业景气指数为95.51点,中经服装制造业景气指数为97.58点。构成中经纺织行业景气指数的6个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在构成中经服装制造业景气指数的6个指标中,产品销售收入、从业人员数和固定资产投资3个指标不同程度上升,税收合计、利润总额和出口总额3个指标不同程度下滑。
景气指数监测结果提示,国家促进经济增长、实施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对行业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虽然还未使行业的回落状态发生逆转,但已使回落速度明显减缓。
2009年二季度,中经纺织行业预警指数为66.7点,比上季度下降3.3点,已逼近“浅蓝灯区”和“蓝灯区”的临界点;中经服装制造业预警指数为66.7点,与上季度相比下降6.6点。
从中经纺织行业预警指数走势图可以看出,纺织行业预警指数从2008年四季度表示经济运行正常的“绿灯区”一路下滑,到2009年一季度跌入表示运行偏冷的“浅蓝灯区”。同时,自2008年一季度开始,服装制造业预警指数持续下滑,到2008年四季度跌至“浅蓝灯区”。二季度继续下探,说明服装制造业未来走势还不容乐观。
2009年二季度,中经纺织行业企业景气指数为98.7点,比上季度上升9.3点,虽仍低于景气指数临界值100,但表明纺织行业已经显露出回暖迹象。2009年二季度,中经服装制造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13点,比上季度上升3.4点,服装制造业企业景气指数结束了自2007年四季度以来连续6个季度的波动下滑,开始回升。
报告指出,2009年二季度,中经纺织行业预警灯号为浅蓝灯,与上季度保持相同警号灯类型,表明二季度纺织行业处于经济运行的偏冷区域。中经服装制造业的预警灯号为浅蓝灯,表明二季度服装制造业也处于经济运行的偏冷区域。
五大建议
报告分析认为,2009年二季度,在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大背景下,纺织产业也开始逐步走出行业经济运行低谷,出现回暖迹象。但必须看到,我国纺织产业对外依存度较高、市场化程度高、利润水平较低、中小企业比重高,在国际市场需求持续萎缩、各国对纺织品进口限制增多等严峻的外部环境情况下,我国纺织产业必须立足国内,苦练内功,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因此,报告提出五点建议:一是要着力提高纺织产业产品科技含量以增强产业竞争力。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纺织业技术创新示范体系,加速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同时,要重点发展纺织新材料产业及先进加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以及行业关键设备的研究开发。
二是要适时进行产业转移,进一步提高比较优势。要充分利用区域转移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坚持把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作为产业区域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原则。要推动东部地区发达的纺织工业逐步向具备资源、土地和劳动力优势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寻求更有利的成本竞争优势。
三是继续扩大内需,使其成为行业稳定增长的原动力。充分挖掘农村及国内二三线城市内需市场以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企业尤其要重视对农村市场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的开拓。
四是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推进融资产品创新,推广和发展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鼓励相关金融机构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方式。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其他方面投资,帮助中小企业加快升级步伐。
五是企业应主动跟踪相关信息,增强危机意识,采取积极措施防范风险,尽量将市场环境对行业的冲击降到最低。同时,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并以此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