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金融风暴下 部分棉纺企业风景独好

                     

        高效工艺:应量力而行

  高效工艺曾受到不少企业的追捧,其目的是达到高产优质低耗。据笔者了解,发明高效工艺的人已离开原单位,据说该企业也不景气,并未带来应有效益。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国产清梳联如按高效工艺生产,产量50千克/小时以上生条棉结50粒左右,短绒14%~15%。JC40S成纱千米棉结平均36粒,毛羽值平均4.4。然而,即使条干值再好,但对后道中高档针织用纱来说无疑是条干指标质量过剩,毛羽及棉结指标差距仍大。国内大型优秀棉纺企业如安徽华茂、无锡一棉、华西纺织厂在生产高端纱时,均未采用重定量高效工艺。

  现阶段,我国纺纱器材还不太适合高效工艺生产,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尊重科学,要做品牌高档纱最多能做一时,达不到长期稳定。高效工艺在细纱机高倍牵伸下是否能做到毛羽少、纱疵少、棉结少,都需进一步进行技术探讨。

  点评:企业对高效工艺的应用视自身情况而定,要综合考虑客户对成纱各项指标的要求,不可过分夸大其效果,要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使用高效工艺对各种纺纱器材的材质、稳定性有更高要求,否则难以在生产过程中长期稳定运行。

  产品升级:不可盲目

  现在,产品升级换代有两条路,一是进行局部技术改造,解决技术瓶颈;二是投资兴建性能优异、可靠稳定的新一代纺纱设备。

  第一种,在产品档次定位后,如何找准技术改造切入点,以较低成本、优异技术方案一步到位。事实上,不少厂存在着技术改造前后不配套,要么前纺满足不了成纱要求,要么细纱改造效果不好,或者因某部件、某器材性能不过关,最终产品仍然提高不了。这可能是企业的通病。第二种是全流程新建。然而,在当前纱锭总数突破一亿锭、纱布产量趋饱和的情况下,很少有企业在上新项目时对国内外纺织品市场需求、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详尽分析,对市场前景、售价、客户群体、何时收回成本认真考虑。

  点评:技改投入要根据产品结构、市场风险而定,切不可盲目上新项目。投入1%就要考虑99%的风险,没有把握的事情不能去做。而且在上新项目时一定要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分析利弊,投入产出何时回报要做到心中有数。

  经营:向“精”要效益

  一家底子甚厚的大型棉纺企业搞多元化经营,先后投资过家用电器、水产等。由于摊子越做越大,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资金链出现断裂,银行贷款无力还清。这家企业虽然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全自动纺纱设备,但并未研发出市场所需的高端新产品。面对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点评:搞多种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企业风险,但摊子过大就难以做精。对不熟悉的行业更是如驾驭不住的野马。各种产业重复性的粗放式生产极大地浪费国家资源。企业的资本运作应具备对现代环境认知、洞察与适应的能力。企业家既要有创新思维、敢于冒险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又要具备良好个人品质与杰出管理才能。

  营销:要主动出击

  从亏损企业的共性来看,普遍没有从战略高度对发展方向作出正确定位,通俗一点说就是没有“高人”指点,缺乏“职业经理”,企业对市场一般都是跟着感觉走。然而,市场不仅仅是要寻找,更要去研究分析、主动开拓,抢占高端,应随时有危机感,应创建新的营销理念。“卖出去”才是硬道理,有“赚高利润的渠道”才能称为营销。华西纺织厂规模并不大,但凭借“华西”品牌,同规格的纱能多赚2000元左右。企业决策者应多倾听专家意见,而不是刚愎自用。以上问题是当前棉纺企业中常有的普遍问题。

  点评:一个企业老板没有雄才大略、大智若愚、高瞻远瞩、胸怀宽广、广纳百川的气度就成就不了大事。任何人过于自信,盲目发展终将被市场惩罚。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