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金融风暴下 部分棉纺企业风景独好

                     

  去年以来,在全球金融风暴影响下,我国棉纺企业遭受巨大冲击。然而,在众多企业遭受严重损失时,却有一些优秀的企业,如华西纺织厂、无锡第一棉纺织厂、河南许昌裕丰纺织有限公司等却依然保持生产经营良性循环,效益大大高于同行的良好局面。

  在同行普遍经受惊心动魄洗礼之时,这些企业何以保持风景这边独好?

  人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华西纺织厂和许昌裕丰这两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仓库无库存,产品供不应求,效益均比去年好。他们的秘诀何在?通过近几年来的经历,笔者深切感受到私企与国企最大的不同是机制灵活,无任何条条框框,始终把市场与生产经营紧密联系,忧患意识极强,不会多生产一吨市场不需要的纱。这给工程技术人员的压力很大,必须按照客户质量要求做,不存在坐在科室喝茶看报的现象。企业干部也极为敬业,与企业、与老板生死与共。而这些与一个有敏锐头脑、观念超群的领导决策者是分不开的。

  也许有人认为纺纱本身无高科技,甚至说穿了没什么了不起。几年前,华西纺织厂的领导人以当时不可思议的重金引进华茂集团的人才数人,在当时引起不小争议。几年后,“华西”成为名扬天下的品牌。华西纺织厂产品以精梳40支针织纱为主,同号数纱比一般针织纱每吨高出1500~2000元,并形成华西纱品牌效应,周边不少工厂只要贴上华西标识,纱价就可上去,华西也从品牌搭载中获得一份利益。华西取得这些成绩靠的是人才,人才带来了先进管理理念。

  点评:目前市场上人才良莠不齐,有的刚从国企出来的技术管理干部思想理念尚未转变,有的技术人员所在的原有企业设备陈旧,对现代化设备也只是从杂志上略知一二。企业用人时应慎重,一定要选准。人是决定因素,选高层管理人才更应谨慎。

  设备:关键在消化吸收

  不少棉纺企业认为装备要用国产最新各类设备或者进口先进设备,在投资上没少花钱,但经营模式却没有跳出“巨资投入——生产大路货产品——再投入——生产普通中档偏上产品”的套路,产品始终不能升级换代。例如,近几年流行的紧密纺技术,很多企业由于相应配套不到位,生产的纱是紧密纺纱,但手感、棉结、含异纤,甚至纱疵指标均不理想,售价当然不会高,回收更是遥遥无期。一流设备不等于能生产一流产品。以我国引进的2000套左右清梳联设备为例,至今有几家真正做到优质、高产、低耗(与国外同类先进水平相比),有几家创出自己独特的品牌?道理很简单,我国宁可花几千万、上亿元购买新设备,而不愿在消化吸收上投资。

  据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我国引进技术投入与消化吸收创新投入比例仅为1:0.07,即1元钱引进,7分钱消化吸收,而日本、韩国比例高达1:5。所以不难理解为何日韩能形成大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具备自己核心竞争力,而我们至今以仿为主,很少有独立设计的产品。

  点评:这些企业如何迅速改变局面?必须硬件与软件配套、主机与辅机及器材配套、一流设备与现代化管理配套。从国外引进专业人才固然可以,但有可能面临不太适应国情,或承受不起。可考虑选用国内纺织发达地区流散在社会上的少数高端人才,使企业在较短时间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这不失为部分企业摆脱困境的途径
 

  此外,在市场极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上新项目更要谨慎行事。不仅要使投资设备起点高,更要使产品附加值高,创出自己的品牌。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