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稳定国际市场是当务之急
高楼大厦不能平地起,只有基础打得牢固,大厦才能建得更高。“走出去”是开拓国际市场,是建高楼,而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就是打基础、打地基,只有国际市场份额稳定,“走出去”才能走得更快、更好。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还未结束,纺织工业发展道路上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目前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和国内市场压力加大。在刚刚公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就明确要求统筹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采取综合措施,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 金融危机引起出口下滑 从2008年年中开始,全球金融危机向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渗透。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报告,2008年美国GDP增速仅为1.1%,是2002年以来的最低谷。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发展预测,2008年全球经济增速为1.9%,也是2002年以来的最低增速。仅从我国纺织行业出口市场的角度讲,金融危机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发达国家居民衣着类消费增速的大幅减缓甚至负增长,使行业出口市场出现明显的萎缩趋势。 200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持续放缓。据我国海关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1896亿美元,同比增长7.98%,增速较上年下滑11.13个百分点。若考虑出口企业实际换汇收入(以人民币计算)。则200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同比下降1.31%。 美国市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升级的金融危机,对纺织产品出口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金融危机使美国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紧缩,习惯信贷消费的美国居民在消费增长方面缺少支撑,同时失业人口迅速增加,造成居民收入减少、消费增长也失去支撑,这些因素带来消费支出下降,对纺织品服装需求萎缩。 日本市场:从近三年的数据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日本市场相对比较稳定,每年都有小幅增长。然而随着金融危机影响,日本经济增长步伐放缓,市场需求减少。从2008年全年情况看,呈现前高后低的增长趋势。 欧盟市场:欧盟经济周期落后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在2008年表现不很明显。再加上2008年欧盟取消了对我国部分纺织品的限制,使全年进口我纺织品服装仍呈现高增长趋势。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纺织品服装对欧盟出口呈现增长乏力态势。 出口竞争优势仍在 虽然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压力加大,但纺织行业仍然是国际竞争力优势明显的行业。200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实现1896亿美元,比2000年的530亿美元增长了357.7%,年均增长17.3%。从出口产品结构看,纺织品出口比重由2000年的30.8%上升到2008年的36.8%,产业链整体竞争能力提升较快;出口服装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明显提高,中高档服装产品占40%~50%;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比重由2000年的55.7%,提高到2008年的69.5%,其中纺织品一般贸易比重达74.1%,服装一般贸易达66.8%,显示出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产业链自我配套能力在不断增强;从出口地区看,2008年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出口额比2000年增长了243%,占2008年出口总额的47%,比2000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 国际竞争优势明显 虽然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产品的档次还不是很高,主要还是以量取胜,但是近年来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纺织企业已经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向品牌竞争的阶段发展。开拓国际市场相当重要的是解决品牌问题,而不仅仅是产品问题,品牌已经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最有价值的入场券。 随着纺织企业在自主创新和品牌发展上有长足的进步,从纱线、面料和服装出口情况看,国际竞争力正不断提高。这可以从这三大产品竞争力系数的变化情况看出。 下表是2000年以来纱线、面料和服装国际竞争力系数:
出口附加值不断提高 从我国纱线、面料和服装出口情况看,加入WTO后,纱线、面料和服装出口连续几年都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00年到2008年这8年间纱线出口金额年均增幅达到14.47%,面料年均增幅达到15.13%,服装年均增幅达到16.21%。并且面料、服装出口平均价格不断提升。2000年面料出口平均价格是每米0.79美元,服装出口平均价格是每件2.51美元,到2008年面料和服装已经分别达到每米1.12美元和每件3.32美元。由此可看出经过几年努力,我国面料、服装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水平、企业品牌开发上都有大幅度提高,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纺织面料的发展,服装企业也正在创建自主品牌上不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