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业:内需市场 希望所系
国务院《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稳定国内外市场列为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中的第一条。市场是所有产业的立足点,更是民生产业的生命线。当前形势下,内需市场对纺织产业的意义更加不一般。 市场是企业的根,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意味着机遇。中国纺织服装业曾经在国际市场上所向披靡,然而金融危机的打击让我们发现,家门口的机遇也不少。 出口有阻碍 船头须调转 2009 年1~5 月纺织品服装出口588.52 亿美元,同比下降11.0%。其中,纺织纱线及织物出口220.29亿美元,同比下降15.5%;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368.23亿美元,同比下降8.1%。5 月当月纺织品服装出口123.06 亿美元,月同比下降14.7%。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74.1亿美元,同比下降13.7%;纺织纱线及织物出口49.0亿美元,同比下降16.3%。 前5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下降幅度比外贸总体出口降幅少很多,主要原因可能是外需对纺织服装产品有刚性需求。但是,出口仍为两位数下降,显示外需仍处在低迷时期,上半年出口难有转机。 尽管今年元月开始,对美出口配额取消,欧盟解除中国纺织品监察机制;尽管美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在美市场占有率为35.91%,仍居第一位,然而,国际核心实体经济需求仍然疲软导致绝对数值的下降,让中国纺企不敢多言乐观。 海外市场如此艰难,调转船头寻找内销机遇已成无可替代的选择。 内需市场 希望所系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促进国内纺织品服装消费与扩大国内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被列为稳定国内市场的两个主要任务。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判断,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有较强的市场潜力:2007年,中国人均纤维消费量14.6千克,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4%,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北美地区人均纤维消费超过38千克,中国的近邻泰国是19.8千克。 我国纺织产业发展地域不均衡,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国内市场发育也是东部地区远比中西部地区发达,西部地区人均纤维消费量只有8.7千克。目前仍然存在的城乡发展差距在纺织品服装的消费上有明显表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为1042元,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为193.4元,前者是后者的5.39倍。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农村地区纺织品服装的消费必将成为纺织品内需市场拓展的强大拉动力量。 产业结构方面,服装、装饰用、产业用三大领域纤维消耗中,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占15%,日本、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已超过30%。 如是种种,已经让国内纺企看到了内需市场的美好前景,江苏、浙江、河北、山东许多产业集群地政府和纺织服装企业开始调整战略,主动开拓国内市场,寻找家门口的机遇。 看似简单 操作不易 让行业振奋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不仅指出了开拓国内市场的方向,还列出了多条具体路径:引导纺织企业大力开发新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优化和创新商业模式,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减少流通环节;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增加对边远乡村的销售,便利农民消费。 不过,对于企业来说,不可能每条路一一走过,开拓内需市场的岔道口前,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去走。 今年春季广交会上,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准备采购纺织服装等商品,但是令公司副总经理张冬生苦恼的是,很多出口企业不愿意接受内销订单,理由是内销订单起订量小,并且不能享受出口退税,除非买方同意提高价格。张冬生当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条件,谈了几家都没有谈拢。 江苏丹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涛介绍,丹毛几年来的目标市场一直定位在西方发达国家,去年以来对内销市场也重视起来,但是企业也有顾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国内有些客户诚信度不高,交易有风险;做惯出口的企业自身对市场的把握和了解不足,产品研发耗费更多精力;国内客户购买力不如发达国家,产品价格下降。 这样的事例并不少,出口企业转内销,内销企业扩市场,站在通往“国内市场”的路口,还需擦亮眼睛看好前面的路,选择合脚的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