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年初回暖悬疑 鞋企做好两年困难准备

                     

  今年前3个月,不少服装、制鞋企业或许都感觉到了阵阵暖意,因为欧美国家的订单似乎又回来了。然而,这也可能是一种“虚假”的安慰,来自业界权威人士的调查显示,至少在两年内,这种回暖很可能只是暂时的。

  在4月底举行的中国皮革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暨真皮标志十五周年发布会上,本报记者得到了这样的答复,作为全球知名的皮革企业,皇冠企业集团董事长江永雄介绍,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过半年多的消化,西欧、北美国家危机前的订单库存已经出现断档、断码的情况。

  “于是,今年初国内企业部分订单开始回暖。”江永雄表示。

  但这似乎并不代表原来的“经济景气”又回来了,实际上,在江永雄看来,行业回到2008年前的水平,基本不大可能。

  与此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

  在中国皮革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暨真皮标志十五周年发布会上,张淑华根据协会近期的调查,对年初业内的回暖、制鞋业经济运行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解答。张淑华认为,尽管行业基本面是好的,但今年初的回暖很可能是暂时的。

  鞋企回暖悬疑

  从中国皮革协会近期统计的1-3月份行业经济运行数据来看,目前,中国皮革业的下行压力是非常大的。

  “我们产业外汇依存度非常高,最高的时候,60%产值是出口,现在出口只占到产值的35%左右了,你想想少了多少。”张淑华表示,“目前,中国制鞋业的外销压力依然巨大。”

  由此,对于今年初的“回暖”,张淑华认为,这是暂时的。

  “从我们业内各方会议,地方协会的工作会议上得到的信息汇总是,今年整个一年,都会很困难。”张淑华表示,“的确,今年初,业内是出现了回暖的现象,企业的欧美订单又开始增多,但这小规模回暖主要是跟欧美国家库存消耗完有关系。当他们没有库存了,又不计划关掉商店,他们就会急忙找我们下单,然而,目前国内的订单情况要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需要一个过程,因为欧美的问题没有解决。”

  甚至,张淑华认为,2010年,外向度高的制鞋业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都感觉产业只有到2011年才会有一个新的起色,这个新的起色主要是指世界经济的回暖,以及我们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到位,我们认为目前产业只要有两年的调整,就能实现突破。”

  行业基本面看好

  在中国皮革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暨真皮标志十五周年发布会上,中国皮革协会还向外界透露其对鞋企倒闭现状的调查情况。

  中国皮革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苏超英透露,目前,鞋企倒闭情况大多集中在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且主要是小企业,特别是完全以外销为主的小企业。

  “从我们掌握的数据来看,目前环境下,这些小企业确实比较困难。”苏超英表示,“而那些中型的,或者是中型以上的企业,特别是有品牌的企业,没有一家倒闭的,反而有一些生存得还挺好,因为倒闭小企业的订单转移到这些企业手中了。”

  苏超英将这种情况称之为冰火两重天,对此,张淑华则将此视为一种常态化。

  “小企业的倒闭更像是一个常态化的表现,因为你每到一个地区去调查,你都会发现那个地区每年都要跨掉2、3百家小企业,同时再新增2、3百家同等规模的企业。”张淑华表示,“现在来看,我们产业基本面应该是好的,就是说现在倒闭的都是小打小闹的小企业,有规模、有品牌的企业,现在还是不错的。”

  尽管对未来一两年的产业发展现实表示不乐观,张淑华根据调查情况却认为,鞋业的基本面依然看好。实际上,在她看来,小企业的倒闭只是“局部”的阵痛。

  “首先,对于我们产业来说,近十年、二十年,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根本不可能赶上我们,我们的优势很明显。其次,大型鞋企,特别是做内销的,比如真皮标志里面的大部分企业都没有问题,基本没有伤筋动骨,只不过这些企业心里紧张,有点信心不足。因此,我们的基本面还是好的。”张淑华表示,“现在情况是,我们感觉产业所面临的困难在这两年,而这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过去我们对产业结构调整、优胜劣汰往往不敢下手,但现在有金融危机了,市场自然就把它调整了。”

  真皮标志助力品牌发展

  两年是张淑华为这次困难局面“设定”的时间范畴,而对于如何帮助企业渡过这两年,张淑华及中国皮革协会也带来了相关建议及措施。

  张淑华表示:“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根据我们的调查,一般散落的企业会很‘苦’,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