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秀:一个人改变整个纺织业
■毛主席批示 创出新法值得表扬 1951年8月,青岛团市委在全市推广“郝建秀细纱工作法”。号召一出,立即在各个车间掀起创新工作法的热潮。让周家秀印象最深的是国棉六厂响应号召没多久就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各类机械操作的工作法。据统计,仅1951年全市团员青年就推广创造 17种新工作法,增产节约300亿元(旧币)。 “当时我们人手一本郝建秀工作法小册子,工人们每天上班时都会揣在口袋里时刻翻看、背诵。”周家秀说,厂里的工人都以自己是郝建秀的同事感到骄傲,郝建秀所在车间不断迎来全国各地的“求经”团。每每遇到外地来的求经者,工友们都会上前主动介绍经验。
1951年10月3日,毛泽东主席嘱托中央办公厅复信表扬了郝建秀:“由于积极工作和学习,创造了新的工作方法,这个成绩是值得表扬的。” 当年10月5日,青岛团市委发出通报,号召“全市青年团员向郝建秀同志学习、看齐!”。同年10月13日,团中央授予郝建秀“优秀共青团员”称号。随后 ,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亲切地接见了她。 ■新闻背景 16岁创出独家工作法 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建立伊始,青岛新生不久,百废待兴。 在青年最集中的纺织、橡胶、四方机厂等工厂企业,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带领团员青年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为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和建设出力。 青岛涌现出解放后第一批青年楷模:青岛国棉四厂的于花泽、国棉五厂的黄人美、青岛国棉六厂的郝建秀、齐鲁橡胶厂的王淑娥、四方机厂的王继伯等。 这一时期的楷模都有共同的特点:对工作无私奉献、一腔热忱,在他们身上打上的是整个时代的烙印。其中青岛国棉六厂16岁的青年工人郝建秀创造出一套科学的“细纱工作法”,使皮辊花率降低到0.25%(当时全国最好的纺织厂皮辊花率在1.5% 左右),看车能力由300 锭提高到 600锭。她发明的这套增产增效的工作方法被称为“郝建秀工作法”。 1952年5月,细纱车间甲班第七生产小组被命名为“郝建秀小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