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传统框框 “订单贷款”打开中小纺业融资通道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青阳县农村合作银行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转换观念,破除陈规,创新服务,适时推出了“订单贷款”这一新型信贷业务,有效解决了众多企业短、急、快的资金需求,也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起到了探路的作用。 更新理念,推出新型信贷 李老板是一家生产箱包企业的投资商,在外贸经济面临“严寒”的气候下,他艰难地拿到了一笔价值760万元的出口订单。兴奋之余,他又遇到了流动资金短缺的麻烦。在政府出面协调下,他在担保公司办理了完备的担保手续。然而银行依然拒贷,理由是他没有足够的资产抵押。 这是到青阳县农村合作银行采访前,在邻县碰到的一件事。问青阳的同志:这种情况,你们怎么处理?答复是:以前恐怕同样不行,而现在实行“订单贷款”后,应该没问题。 李老板贷款的遭遇,实际上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少中小企业尽管信誉好、市场广、潜力大,但由于固定资产不足,缺乏传统意义上的实物抵押,往往在申请流动资金贷款时,遇到的都是“红灯”。流动资金的“血液”补给不上,有的企业错失了良机,有的则步入危境,甚至渐入“休克”。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刺骨的“寒风”。如何有效应对、有所作为,青阳农合行以此为课题深入探讨。他们认真研析信贷监管调整新政策,并对本县受困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由此深刻认识到:抱着原有的硬性约束不放,很多企业肯定求贷无门、难渡难关;要切实帮助企业突破困局,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刻板的条条框框,以现代经营理念,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此,该行今年初推出了以中小企业产品订单为抵押的新型信贷业务。 全程监测,确保资金安全 不久前,青阳县鼎盛服装公司相继获得了2笔近2000万元的国内服装新订单业务,但因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迟迟难以开工生产。公司总经理钟花荣急得团团转。失望之时,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带着订单合同走进县农合行求助。农合行不仅当场受理了她的贷款申请,而且仅用二三天时间,就让她拿到了200万元的贷款。 “这样的事要在过去,想都不敢去想。”钟花荣感慨地说。她告诉记者,公司刚刚搬迁扩建,正处于艰难的创业期,按照大多数银行的要求,短期内一次性需贷200多万元,是拿不出足够的抵押资产的;但县农合行突破传统做法,送来了“及时雨”,换来了企业的“艳阳天”。 作为一项新型金融产品,订单贷款旨在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就其主要特点,据青阳农合行行长周长明介绍,一是突破了传统的对担保品标准的硬性约束,比如对众多的资质好、信用佳的纺织服装、有色金属、通信科技等订单加工型中小企业,可放宽抵押、担保政策规定,开办订单贷款业务;二是授信灵活,方便快捷,减少了以往繁琐冗长的程序,能有效满足新形势下订单加工制造企业短、急、快的资金需求。 然而,银行毕竟不是风险投资机构,在实行订单贷款为中小企业融资打开“绿色通道”的同时,也为自身带来了风险压力。对此,青阳农合行提出,创新服务既要勇于承担风险,又要善于化解风险。为保证订单贷款的资金安全,该行专门制定了管理办法,落实授信风险管控措施,对申贷企业每一笔订单进行重点调查、反复审核,确保订单合同交易的真实有效性,并科学测算企业实际资金需求,对投放贷款做到专款专用,实行封闭式管理,全程跟踪监测资金运行状况。 唇齿相依,银企共兴共赢 订单贷款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起到了破冰探路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之时,使一大批企业得以及时“输血”,转危为安。 位于青阳县新河工业园区的马东机械制造公司,目前生产十分繁忙,订单已排到了今年底。公司总经理马东对记者说:“两个月前,面对生产停产的困境,我急得快疯了。”原来,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该公司的产品价格猛跌六成,资金链断裂,企业难以为继。就在马东走投无路之时,县农合行向企业发放了320万元订单贷款,从申请到钱到位仅有4天。公司因此迅速采购了原材料,沉寂多日的车间又响起了隆隆的机器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