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4月1日起,我国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至16%,接近于出口零税率。
在连续多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刺激下,我国外贸出口初见成效。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外贸企业更多地是把退税作为压价让利的促销工具,甚至产生了依赖出口退税率调整的惰性。
专家指出,出口退税减轻了出口企业的负担,增强了企业在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下的竞争力,是一种实质性的支持。但出口退税政策始终是无法操控外需的,一切都要看外国人的消费意愿,甚至提高出口退税还会进一步强化出口导向,导致某些出口产业的产品出现新的过剩,使发展方式进一步逆转。
退税的优惠基本都给了客商
在日前结束的105届广交会上,来自河南的一家卷尺出口企业负责人赵山林告诉记者,“虽然近期塑料等原材料价格涨了不少,但是为了留住老客户,我们没有调整价格,甚至还下调了部分产品价格。如果按照原有的价格核算我们肯定会亏本,但由于4月1日出口退税率上调了,我们就有了调价空间。”
据悉,从2009年4月1日起,国家提高了3000多种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比如说金属家具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一部分塑料或者是玻璃制品提高到了11%,小五金、锁具和搪瓷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了9%,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更提高至16%,接近于出口零税率。
对于遭遇出口寒流的外贸企业来说,出口退税的上调当然是一个极大的利好,给企业创造更大的赢利空间。但事实上,更多的外贸企业却像这家卷尺企业一样把退税的优惠基本上都给了客商,以求能保住订单。
“现在不少客户在进行价格谈判的时候,无论我们报什么价格,他们第一句就说我们上调了出口退税,要我们把价格降低一点。”佛山市通和电子销售部孙日新表示,“其实我们也不想如此,但是产品没有什么优势,我们不让点数给他们,其它厂家也会让,为了保住订单,也只能这样了。”
在105届广交会上,记者发现前来交易会谈判的境外采购商都很熟悉中国市场,非常关注中国出口退税的调整,一旦哪个行业上调了出口退税,则一定要压价。而国内参展企业为了保订单,普遍会做出一些妥协,将退税的部分优惠给客商,这样就使产品出口就更加有竞争力,也更容易接到订单。
去年下半年以来,多次调整的出口退税政策也正在显示预期效果。根据统计,4月份当月我国出口下降22.6%,降幅为今年来最低水平。按工作日平均计算,4月份与3月份出口环比增长6.9%,继3月份之后单月出口再次出现环比增长。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等此前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的产品恢复得较快,4月份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较3月份环比表现出增长势头。其中箱包、玩具和纺织类产品的出口,环比增速分别为22.4%、18%和13.4%。
与此同时,近期我国的出口退税出现大幅度增加。根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出口退税达到1861亿元,同比增长29.7%。
调高退税未必能扩大外部需求
在105届广交会上,有不少参展企业都从退税中获得发展空间。据悉,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连续多次提高了7530多种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占出口商品总数的55%以上,但是仍然有不少企业期待国家继续上调出口退税率,形成对出口退税提高的依赖。
苏州恒泰进出口有限公司苏太奇就告诉记者,“虽然出口退税的利益都让给了客商,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提高我们这个玻璃器皿的出口退税率,因为现在几乎无利可图,希望能够从出口退税上调中获得几个点的微薄利润。”
像苏州恒泰进出口有限公司这样的外贸企业还有不少,这些企业普遍反映,出口退税是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最有力的工具,而现有的退税不够解渴,希望退税还能上调,因为现在外需减少,市场竞争也很厉害,企业利润非常薄,所以希望能从退税中多获取一些利润。
然而更多的企业则认为,上调退税虽然有利好消息,但也可能会助长企业的惰性,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而且退税上调之后让一些落后产能又重新开始上来了。此外,企业通过让利可以降低产品价格,但是更关键的却是要看是否存在市场需求,如果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了,就是价格再低,也难以获得很多的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