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技术跟进 纺织业须以创新构筑纺织强国
毫无疑问,今年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中国变身纺织强国的重要促进剂。 规划明确,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减轻纺织企业负担。 规划同时提出,要加强技术改造,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 此前,国务院还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的十项措施,企业更新改造成为未来中央投资的重要领域。全国增值税改革后,纺织企业可以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这无疑是推动纺织技术进步的重大利好。 标杆企业以科技“过冬” 在金融危机引发的行业萧条中,总有一些以创新为己任的纺织服装企业脱颖而出。他们的创新实践充分证明,捕捉和创造有效需求,加快科技创新,是应对危机、化解风险、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 和其他纺织子行业一样,印染行业在2008年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然而,江苏霞客环保色纺有限公司去年的利润率依然保持在10%左右,并且订单量没有减少。 霞客色纺“过冬”的秘诀就是新产品开发。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冯淑君表示:“霞客生产的环保彩色纤维在生产流程中无添加剂和燃料堆积,无色差,完全符合国际市场对环保的苛刻要求,这样可使其下游企业平均节约10%~15%的着色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霞客色纺的熔体直纺在线添加技术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和集成创新工艺,整个流程在完全封闭的系统内完成,从而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零排放。 在纺机行业,经纬纺机是业界公认的技术创新先锋,而搭建企业技术中心,是其不断深化创新体制与机制改革的成功经验。 经纬纺机榆次分公司副总经理张新民告诉记者,该公司技术中心实施基于创新能力的新产品开发管理模式的项目负责制,通过不断完善软、硬件设施,中心已经聚集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科技带头人。 张新民坦言,2009年该公司将主动出击,将困难转化为推动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致力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重点对产品核心技术开展专项研究;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使科技人员超过30%;三是加强产品研发、试制平台建设,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和市场成熟期,并且充分发挥与科研院所合办开发机构的作用。 记者手记:加快科技创新才能再创辉煌 经过20多年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中国已经赫然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纺织工业的厚积薄发固然可喜,但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这样的高速增长是无法长期持续的。 进入2008年,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对纺织工业的不利影响尚未完全消退,全球金融海啸又随之而来。 在当前全球纺织产业链重新洗牌的动荡期,中国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全球乃至中国纺织工业的未来发展蓝图,必将围绕新材料、生态纺织和纺织信息化技术等领域铺展开来。 2008年,荣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品开发贡献奖的企业,其新产品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平均达到47.85%,新产品平均利润率超过35%。这些企业的共性是:在纤维材料开发应用,高品质、功能性、生态型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产业链上下游的集成创新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表现尤为出色。 对于身处金融风暴漩涡中的纺织企业而言,大力提倡科技创新,不仅能让更多的企业在金融寒冬中看见希望,增加战胜严寒的信心和勇气,而且将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很显然,如何聚合行业科技资源,助推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正如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毕国典所言,没有中国纺织服装技术的不断创新,就没有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今天的辉煌;而继续加快科技创新必将创造下一个30年的辉煌。 相关报道:18家纺织创新试点企业享“特权” 为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2008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全行业开展了技术创新企业的认定和试点工作。 据了解,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淄博兰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8家企业被认定为第一批纺织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据悉,获得此项认定的纺织企业将享有多项“特权”,其中包括申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新产品计划时的优先指导权,优先获取协会提供的相关政策、信息、技术、管理、培训和标准等指导和服务,以及在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优先得到培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