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摆脱技术跟进 纺织业须以创新构筑纺织强国

                     

  锦桥纺织网4月17日讯:肇始于美国的世界金融危机目前还在继续深化,何时见底仍然没有定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纺织工业加速了重新洗牌的进程,而纺织业作为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则面临着如何升级的严峻考验。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日前举行的2008年度纺织行业创新人物表彰活动中表示,2009年中国纺织行业的核心价值观应该是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推进技术集成创新则是纺织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长期走技术跟进型路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科技创新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尽管这种差距用计量的标准来看,是在逐渐缩小的,但是这看似不大的差距却往往是技术含量最高的那部分。

  杜钰洲认为,长期以来,我国纺织行业科技发展主要走技术跟进型路线,这体现在引进依赖和贴牌依赖两个方面。所谓引进依赖是指我国纺织工业在制造过程中依赖国外先进技术,而贴牌依赖则是指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尤其在纺织机械领域,我国的原始创新比重还非常低。

  据了解,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纺织技术很多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水平,而那些真正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距离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何况,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在市场需求快速扩张时期“模仿”进入纺织领域的,这些搭便车的纺织企业即使引进了世界领先的设备,也无法研制出高附加值产品,原因是他们并没有很好地消化引进技术。

  杜钰洲认为,虽然中国纺织行业可以生产世界上任何种类、任何质量的纺织服装产品,并成为国际跨国采购商的首选,但是中国纺织工业在跨国产业链上获得的市场价值只有15%~20%。究其原因,这与我国创新文化缺失、创新能力薄弱等存在直接关系。换言之,我国纺织行业并没有拿到创造力催生的价值,而只是拥有了制造力产生的价值。

  除了创新步伐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之外,科研投入不足也是长期困扰我国纺织行业创新的主要症结。据了解,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到1%,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3%~5%,有的甚至达到10%。如果纺织行业将年销售收入的1%用于研发,全行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将达24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中,99.4%是中小企业,他们是创新的生力军,但其信用担保和融资困难问题非常突出。很显然,中小纺织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需要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金融系统、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

  以集成创新提高科技贡献率

  前沿技术是世界发达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掌握纺织技术制高点无疑是中国纺织工业优化升级的关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告诉记者,为推动纺织科技进步,中纺协专门制定了《纺织工业科技发展纲要》,提出我国纺织行业将重点发展38项攻关技术;2008年还对《纲要》中的关键技术项目进行了细化、分解、调整和修订,推出了“十一五”纺织行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指南。据透露,该《纲要》已经成为制定行业相关科技计划必须参考的纲领性文件,目前一些关键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季国标强调,中国纺织工业要尤其注重集成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效益最大化,是当前我国纺织工业推进科技创新的着力点。为此,纺织企业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力争形成纺织产业链上下游的利益共同体。

  根据我国纺织科技所处的发展阶段,搭建创新平台无疑是推进集成创新的有效路径。据了解,从2003年在广东佛山建立首个产业创新平台以来,中纺协已经在国内不同纺织产业集群里建设了约30个各具特色的创新平台。与此同时,纺织行业还相继建设了两项集成创新和研发平台,一个是位于杭州的中国纺织服装信息商务中心,另一个是地处上海松江的中国流行面料工程上海研发基地。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杜钰洲坦言,中国纺织行业2009年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此,我国纺织行业当前的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真正把创新落实到队伍建设上,严格遵循“以人比人”的原则;二是继续深入推进集成创新,包括产学研、国内外相结合的集成创新是纺织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加快品牌推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知名品牌,进而达到纺织强国的要求。

  多项财税新政力促纺织技改

  中国纺织工业的未来发展蓝图是:到2020年,即“十三五”末期实现纺织强国的奋斗目标。在杜钰洲看来,中国要想成为纺织强国,必须以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纺织产业升级。

  季国标则认为,中国纺织工业科技创新必须多管齐下,其中包括用信息化带动纺织工业生产过程现代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产业,提升纺织技术和产品水平;从品种、数量等方面拓展纺织原料;注重差别化、功能性纤维发展等方面。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