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英:纺企税收负担过重 挤压生存空间
示,食品加工3.5%,造纸5.0%,化工3.35%,食品饮料4.5%,建材4.98%,金属制品2.2%,均低于棉纺行业。 “买的时候已经是含税价,卖的时候应该将同等税抵扣,可棉花却是个例外。”徐文英说,企业购买棉花时交付13%的进项税,制成纱线后卖出时是17%的销项税,但棉花原料部分只抵扣13%,即所谓“高征低扣”,就因为中间4个点的差价,直接增加企业每年45亿元左右的成本。 此外,政府制定的各种收费项目,有的论人头、有的论总量,未考虑不同行业间的差异、不同产业的利润率问题。如“残疾人基金”(按企业人数的1.5%安置残疾人,少一个按社平工资交钱)、“水资源费”(1.2元/吨)、“污水处理费”(0.62元/吨)、“南水北调费”(0.7元/吨)“职业病检查费”(噪音56元/人)等,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企业不堪重负。 据统计,2008年纺织行业平均利润率为3.45%,比上年下降0.52%;棉纺行业平均利润率为3.82%,比上年下降0.12%。总体来看,棉纺赢利状况不错,但两极分化的隐忧依旧严峻:占1/3份额的3769户优势企业共实现利润308.8亿元,与剩余2/3企业完成的8.18亿元利润相权,占到总赢利规模的97.4%。2/3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0.18%,相当于亏损。2008年1~11月,棉纺行业亏损额达51.7亿元,亏损额比上年提高了85%。 棉纺行业工人平均年收入比其他行业低得多。洛阳、陕西两地调研发现,纺织厂工人的年收入是1.1万元,其他行业的工人年收入一般要在1.3万元左右,税赋过重给企业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没有余力提高工人待遇,相应地带来了用工难的问题。 牺牲工业竞争力 并未真正保护农民利益 无论高征低扣还是滑准税,出发点都是保护棉农利益。然而据统计,2008年农民手中的籽棉价格为4.6元/公斤,比2007年的6.2元/公斤不增反降。 “负担转嫁给工业也得咬着牙进口,好处落在了棉花加工厂和流通领域,根本惠及不到棉农。”徐文英简单算了一笔账:从上年9月棉花上市到次年4月,农民手里的棉花都陆续卖给棉花加工厂,加工成皮棉后再转卖给企业。棉花从农民手中卖出的价格也就是2.2元~2.4元/斤,不会因为交了滑准税而增多。 从2007年开始,国际棉价上扬,而相应的减税政策却没有到位。国际市场棉纱统一定价,不会针对国内的高棉价而有所松动,因此造成我们的棉纱缺乏国际竞争力。国内企业甚至反过来购买进口纱,因为有些地区的棉纱价格比国内棉花价格还要低。 针对有些舆论指责一旦进口棉花价格放开,企业就不买国产棉花了,徐文英认为这更是杞人忧天,“进口是为了满足生产需要,配额是按照缺口发放的,想多买也没有配额。” 按照滑准税规则,除89万吨配额以内棉花进口实行1%的低关税,超出部分企业要多交5%~40%的高关税,进口价格越低,所交关税越多,从而使成本大大上升。数据显示,棉花进口逐年递增的趋势相当明显,2002年18万吨,2003年87万吨,2004年191万吨,2005年257万吨,2006年364万吨。尽管2007年和2008年因为国内棉花增产,进口分别跌至246万吨和211万吨,但仍然与WTO谈判数字相去甚远。 国际竞争力下降,导致国内生产能力下降,企业都不买农民的棉花,农民收入更得不到保障。目前纺织行业已有13万人下岗,农民工返乡安置成了巨大的社会问题。 “滑准税”制定的背景是国际棉价高于国内棉价。但从2007年开始,国际棉价上扬,而相应的减税政策却没有到位。国际市场棉纱统一定价,不会针对国内的高棉价而有所松动,因此造成我们的棉纱缺乏国际竞争力。国内企业甚至反过来购买进口纱,因为有些地区的棉纱价格比国内棉花价格还要低。2008年9~12月,巴基斯坦、印度的20支纱平均价格比国内同类产品分别便宜了4310元和3682元。 “国际竞争力下降,导致国内生产能力下降,企业都不买农民的棉花,农民收入更得不到保障。目前纺织行业已有13万人下岗,农民工返乡安置成了巨大的社会问题。”对于国家收储272万吨棉花的应急政策,徐文英认为,这虽然也是为了保护棉农种棉的积极性,但效果不得而知,“依照美国的经验,棉花售价低于64美分,国家就直接拿钱补贴农民。否则,既牺牲了参与市场竞争的工业竞争力,又未能实现保护农民利益的初衷,这是任何一方都不愿看到的。” 一面呼吁政策,一面自救突围。棉纺行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