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靠振兴规划 纺织业难振兴
《新财经》:2008年沿海一带纺织企业大量倒闭,2009年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吗? 孙淮滨:2008纺织业的洗牌力度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基本见底。2009年纺织业面临主要问题是生存下来的企业怎么利用扶持政策发展,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企业如何挺过来,好企业能否再带动一些中小企业走向复苏。纺织业振兴规划核心内容: 一要统筹国际、国内2个市场。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二要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 三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和完善准入条件,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对优势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困难企业给予优惠支持。 四要优化区域布局。东部沿海地区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品。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建设新疆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 五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对基本面较好但是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减轻纺织企业负担。中央、地方、企业都要加大棉花和蚕丝收购力度。 记者观察纺织业面临产业升级问题由来已久,但是这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振兴规划在短时间内可以起到提振行业信心的作用,但是难以解决根本问题。许多人认为金融危机是中国纺织业实现产业升级的大好机会,这样的想法过于乐观,也不切实际。事实上外需减弱将制约纺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消费需求持续下降,许多消费者减少高档产品消费量,更偏好低档产品,这对于正处在产业升级关键时期的纺织业非常不利。据企业反映,金融危机发生后,大量订单都偏向于低档产品,为迎合市场,企业低档产品出口量增多,高新技术产品研制开发处于低谷,影响产业升级换代步伐。长期来看不利于企业和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