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只靠振兴规划 纺织业难振兴

                     

  近几年纺织业似乎已沦落为“夕阳产业”,发展严重受限。孙淮滨认为,纺织业振兴规划出台,给予纺织业地位新的肯定,令整个行业感到振奋,但是1个行业振兴不能只靠1个振兴规划。《新财经》专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他参与规划初稿拟定。在孙淮滨看来振兴规划对行业摆脱困境、助推产业升级有积极作用,尤为重要的是振兴规划让纺织企业重燃信心。孙淮同时表示,2008年纺织业困境主要是由国际市场疲软造成的,如果2009年国内新增市场空间可以抵消国外缩减份额,纺织业就可以从困境中走出来。

  规划摘掉纺织业“夕阳产业”帽子

  《新财经》:金融危机蔓延让许多产业受到影响,国家因此针对重点产业出台振兴规划。您参与纺织业振兴规划初稿拟定,请简单介绍一下规划出台的背景?

  孙淮滨:金融危机蔓延全球,各个国家都出台相应应对政策。我国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对重点产业进行扶持,从根本上说是为实现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的宏观目标。十大产业是国家的财税支柱、就业支柱,也是社会的稳定支柱、安全支柱。纺织业是1个传统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也是1个具有国际竞争优势产业。国家出台纺织业振兴规划目的有2个:一方面缓解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业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促进纺织业完成由大到强的产业升级。纺织企业对这个规划很关注。除金融危机影响,纺织业本身也面临产业升级,这需要国家给予明确的产业定位和导向。

  《新财经》:规划出台后我们对一些纺织企业进行采访。企业普遍认为“是重大利好,但是不过瘾”,相比其他行业国家对纺织业扶持力度太弱。对此您怎么看?

  孙淮滨:一些企业对新规期望值比较高,出台后觉得与自己想象有距离。事实上国家政策只要提供方向就已经足够。纺织业与其他产业不同,光靠国家政策很难推动产业发展。因为这是1个高度市场化产业,国家不去限制就已经是在给空间和释放内在动力。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纺织业似乎已经被定位为“夕阳产业”,被认定是1个具有高风险行业,很多政策对行业发展很不利,尤其是银行贷款方面,银行都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戳伤企业信心。如今振兴规划出台给予纺织业新的肯定,这着实令行业振奋。

  《新财经》:结合纺织业自身的特点,您觉得现有政策还存在哪些不足?

  孙淮滨:中小企业是纺织业的主体,中小企业比例高达99.4%,这些企业发展更需要一些普惠性政策。扶优扶强对一些大企业而言是锦上添花,如钢铁、汽车等行业大企业,它们一扶就强、就大。纺织企业你说能够扶几家?这个行业更需要阳光普照性的政策,要惠及更多企业。扶优扶强有利于拉开行业层次,普惠性政策则更利于保生存、保就业。

  《新财经》:规划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从14%上调至15%。2008年国家已经连续2次上调纺织品出口退税率(2008年8月1日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1%上调至13%;2008年11月1日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上调至14%),但是效果似乎并不明显。为什么出口退税率上调数额每次都是1%?企业从出口退税率中能得到多大实惠?

  孙淮滨:上调出口退税率只是国家1种应急方式。1%看似不多,但是给企业留下1个想象和上升的空间。如果出口形势继续下滑,不排除继续调整可能。国家政策都是这样,不可能一下子调整到头,都是一步步调。另外外商很精明,他们会密切关注中国政策动向。这次调整1%,他们很可能会从中国企业那里分走0.5%。上调幅度不大,不排除国家有这方面考虑,怕都让外商拿走。对企业而言,即便是上调1%,也肯定比不上调要好。具体到企业受惠程度,因为企业自身出口状况和资金周转状况而不同,1个小规模企业,1年可以节省约10万元。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