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纺织小镇的“候鸟”能否飞回
地人口485户、1932人,申办暂住证外来务工者3500人。2008年175户人家租住村里655间出租房(含7-8栋村民别墅楼)。
获悉目前出租房入住率仅有10%多一点时,明华村党支部书记在为村级社会综合管理松1口气的同时,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长与村民增收皱起眉头。 他算1笔账:明华村共有655间出租房,月租金在120-150元/间,2008年全村房租就是102.18万元,村民每年人均房租收入528.88元。若2009年外来农民工租房难呈现往年盛况的话,村民房租收入就会“跳水”。 村中发生的变化不局限于此。明华纺织原料市场改造前有300多名劳动力在市场就业,这不包括从事运输的小本经营村民。以人均1.5万元/年收入计算,村民1年收入450万元,加上村中出租房,这个亚洲最大的纺织原料市场每年带给村民的总收入近600万元。明华村以土地入股建设的中纺城目前处于投资建设期,虽然没有进入分红阶段,但是公司方每年按银行同期贷款利息支付给村方,作为土地征用补偿费发放给村民。这笔数目也不小。 市场新春开张营业后,纺织原料报价呈现涨势,基本属于有价无市,具体价格需等待买家确定。与此同时,当地纺织企业转型发展给原料市场与劳动力需求带来变化。1家织造厂的布局,从涤丝到坯布,至少5-6道工序,需要大量劳动力。 现在不少企业从纺织制造转向做原料加弹,先进流水线的投入使用,管理方便,用人却少。杭州兴邦化纤有限公司20名员工现在可以轻松实现前些年100多名员工的效益指标。 近年来不少原料交易环节在企业间完成,借助市场平台货物交易量减少,这也给明华村村民带来冲击。过去纺织原料拉到市场交易,卸车是7元/吨,装货则要15元/吨,1家企业1年销售3000吨原料,其装卸费用达6.6万元。现在企业每年花2-3万元请1-2名普工,包装、装卸“1条龙”。 与纺织原料交易市场为邻,明华村村民就业主要以市场的装卸工、保安员、卫生清洁员为主。不管是在出租房入住率,还是原料市场发展预期,毛伟方估计牛年会“有所下降”。元宵节前后看到明华村每天100来名外地务工者进入,这位书记又坚信原料市场离“牛市”并不遥远。 方家桥村:调低村民分红标准 明华村向东100米外就是钱清镇方家桥村的纺织原料市场,2村经营户沿104国道而建融为1体,只有经营户门店招牌上打头的长途区号让萧绍2地泾渭分明。 2月3日农历立春,江南细雨朦胧。钱清镇原料市场附近的1位小4轮车主等1晌午不见货主找车拉货。他忍不住往货箱的车轮撒1泡尿“冲霉气”,国道上的车辆依稀而过,同行的200多辆车在路旁一路停放。 王小生家住钱清镇上,57岁,拉着1辆3轮早餐车在市场门口吆喝着“油菜、包子、茶叶蛋,1块钱2样”。此前这个几缕银发的老汉在小镇租店面做早餐生意,2008年下半年无力支付店铺租金歇1阵子。头1回在此地做生意,他说只卖10元钱。 来钱清纺织原料市场装货的外地车一般是朝发夕至。“外地人越多,早餐生意就越好”,这名摊贩一边说着生意经,一边望望店门紧闭的市场,摇摇头。 龙学伦开着1辆电瓶3轮车在国道边上来回穿梭,这名来自四川达州的师傅说,钱清原料市场约有100辆这样的出租车,驾驶员以河南、安徽人居多。2008年春节每天可以赚到200-300元,牛年春节不牛气,1天收入不到100元。 钱清纺织原料市场所在方家桥村人口不足1000人。目前农业人口约12名,其余都因为市场建设征迁土地后变为居民。他们在这个春天与市场外来务工者一样,深感1场随国际金融风暴而来的“倒春寒”。 20世纪90年代初方家桥还是1个负债30多万元的贫困村。王郎水回村任党总支书记后,村办市场一举成功。过年分红成为当地村民翘首盼望的年度“压轴戏”,至今未改。 2005年钱清原料市场管理体制调整,绍兴县、钱清镇控股51%,方家桥村占49%股份。实施市场改造升级工程,在杭州、绍兴2市交界处这个0.75平方公里的小村庄,掀起1场城镇化剧变。村里乱搭乱建的出租房不见踪影,取而代之是的村民公寓楼;市场营业店铺由1400多间增加至1800间,1000多家公司或经营户进驻,并带动15家餐饮酒店、20多家旅馆的发展。 方家桥村党委委员、副主任叶金夫说:“寸土寸金的地方,出租房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村民可观收入来自分红。”1800间店铺,高的年租金2-3万元,低的年租金也7000-8000元。以每间1.5万元/年租金计算,市场1年收入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