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纺织企业“走西口” 新“东锭西移”是喜是忧?

                     

  受全球经济形势拖累,2008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纺织企业“难”声四起。与此同时,一批大型棉纺织集团纷纷西去,将眼光投向我国最大的产棉区——新疆。雅戈尔、华孚、巨鹰等知名纺织企业相继“走西口”,不事声张地设点布局……

  此番景象让人不禁联想起上世纪90年代“东锭”大规模“西移”的情境。不过与当时中央政府力主不同,此轮“西移”完全是纺织企业自发行动。10余年间“东锭西移”从被动到主动,景象变化颇耐人咀嚼。那么大批纺织企业西进,能否变“危机”为“商机”,早日“脱胎换骨”,完成产业升级?同时企业西进前景和风险如何?外来投资者如何克服水土不服?

  纺织企业在“危机”中“西进”

  对我国纺织服装业来说,2008年无疑是处于风口浪尖上的一年。从美国次贷危机到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所有的负面因素都在这一年集中释放和激化,大批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陆续倒闭。

  然而在全国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不断下降的同时,由东向西的产业梯度转移却仍然在继续。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前10个月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已经出现下降,而西部地区纺织业投资同比增长40%以上。

  赴新疆投资的内地企业认为,近年来原棉价格不断上升,棉纺企业迫切需要在市场中找到消化增高成本的出路。投资新疆能够直接获取棉花资源,省去大量中间环节,随着国家纺织产业布局调整,向中西部进军已经是大势所趋。

  目前新疆对纺织业发展已经有明晰的市场定位。自治区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发挥棉花资源优势振兴纺织业,重点做大做强棉纺织业,为此鼓励支持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嫁接和改造区内纺织企业,把新疆建成全国重要的纺织原料和中间产品优质生产基地、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纺织原料和产品交易中心。

  中亚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逐渐开放市场以来,经济逐渐复苏,国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相对而言,中亚各国轻工业落后,生活消费品至今基本依赖进口。在整个中亚市场,包括纺织品在内的8成轻工产品来自中国,这一地区经济复苏步伐不断加快,消费需求不断趋升,市场潜力巨大,将为我国企业提供巨大市场拓展空间。因此投资新疆棉纺织业可充分利用新疆与中亚毗邻的地理优势,直接面向需求不断增长的新型市场,拓宽我国纺织品出口渠道。

  新“东锭西移”能否突破“生存困境”

  目前新疆纺织业普通技工断层、高级技工短缺问题极为突出,现有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无法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在新疆近9万多纺织工人中,高级工以上技术技能人员仅占0.8%,中级工占3%,初级工占6.2%,大多数工人没有技术等级,这已经使先期来新疆投资的部分企业陷入“产品有订单、生产无技工”的窘境。

  尽管当地政府和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培训工作,但是远水难解近渴,而且培训费用无论对企业还是地方政府都是不小的负担。因此在来新疆投资建厂的纺织企业越来越多的情形下,“技工荒”短期内不可能有大的改善。

  从交通方面来看,长距离运输成本将大大抵消投资新疆的优势。内地棉纺企业纷纷到新疆棉花产地投资,但是棉纱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在很大程度上困扰这些企业。新疆棉花外运执行的是农产品运输价格,棉纱执行的却是工业品运价;相同车皮棉花可以装载43吨,运棉纱只能装载30吨。以乌鲁木齐到广州的棉花和棉纱运价为例,平均每吨棉花运价不到400元,而每吨棉纱运价却近700元,外运成本远远高于棉花。

  更为严峻的是每年出疆物资数量远大于进疆物资,特别是进入10月份,随着棉花、番茄酱、糖类等农产品集中上市,运输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棉纱外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制约。

  事实上纺织业作为一个高度分工产业,由于缺乏产业集群优势,新疆纺织业配套环境与沿海纺织企业云集城市相比劣势十分明显。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来新疆投资的每个纺织企业还需要负担10多个维修工。而在长三角等纺织企业集中地区,企业需要买机器或维修设备,只要到附近的纺织机械市场走一走,或向相关机械销售、维修企业打个电话就可以解决。

  在这种状况下,在新疆投资建厂要想缩短产品与销地的距离,快速回应客户需求等等,目前仍然不现实。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已经先期在我国最大商品棉生产基地阿克苏投资的香港久久棉业才把在当地生产出的棉片运到山东的印染厂,进一步加工、销售。

  产业转移中的“一窝蜂”现象值得警惕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