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600家纺企缺2000工人 一职难求与“民工荒”

                     

  金融危机影响,目前不少返乡农民工还在为求职而发愁。然而,一职难求的同时,有“西部最大纺织城”之称的沙坪坝回龙坝镇,有不少企业虽然开出了高工资却一工难求,600余家纺织企业,用工缺口近2000人。近两天调查发现,回龙坝纺织企业高薪难招工人有着深层次的原因,“西南纺织城”要走出目前尴尬的境地,必须改善环境、重视福利,促使产业升级,永久留住工人。
  现状:600家企业缺2000工人
  从沙坪坝往回龙坝镇,离场镇还有几公里,道路两边行道树上的招工牌一个挨着一个。记者昨日一进场镇,随处可见的招工广告牌让人眼花缭乱,有书写的、有专门打印的、有木牌制的……
  既是公司老板又是该镇商会会长的王平说,春节后,600多家企业比去年延迟3至5天开工。不少企业开工后纷纷贴出招工启事,广招熟练剑杆织机工。他说,虽然不少厂家开出的工资1600左右,但至今用工缺口还在2000人左右。
  “去年底,工人执意辞职,留都留不住……”在该镇龙兴路56号纺织厂,记者看到,大门紧锁,室内的机器均已“休息”。该厂老板说,春节前,有不少纺织女工就递交了辞职报告,说尽好话都留不住,在外面贴出的百张招工广告却杳无音讯,无奈之下只好暂时关门。
  “我们也差3~5个剑杆工……”重庆加诚针织公司有关负责人提起招人就一脸愁容,她说,每年春节,整个回龙坝各厂上演的就是互相“挖人”。
  据回龙坝镇商会会长王平等人介绍,从1992年前后,回龙坝镇纺织业大规模发展,去年产值达30亿。目前为止,全镇有织机2万多台,需工人2万多人。但从2000年开始,该镇出现招工难,持续9年如此。
  为何一边是求职难,一边却又招工难?
  症结:“不改善环境,很难留住人!”
  “换个单位,肯定待遇就要提高些……”在龙兴路一公司上班的陈琴说,两年来,曾和她一起上班的,有7个人都跳了槽,6人辞职,10多人改行,她已第四次跳槽。来之前,老板答应她许多“优惠”条件。陈认为每年缺工原因并非秘密:沿海企业设备先进、噪音小、操作便利、效率高、人轻松,生活和工作环境好;在那边只要会某一种工作就行了,而本地则不然,一人能顶几个人工作;多数要求女性,30~50岁。
  万州人陈昌琼去年从广东一纺织企业回乡,现在是福达织造公司剑杆织机的一名操作工。她告诉记者,在广东时,一个人看2至3台织机,而今她一人要看7至8台。她说,劳动强度偏大,也是回龙坝纺织企业留不住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红玉公司老板称,目前最缺的是剑杆工,这类工人没有专业学校培养,主要来源于原国有企业,所以逐年在减少。在纺织开发区几条纵横交错的街道上,记者发现了一个新工种广告——专门代班的“游击剑杆工”。“游击队员”称,很多厂出现换班班组无人接应的状况,他们只挣那笔代班费。
  对此,回龙坝镇商会会长王平坦承,本地没有重视用工培训,习惯于等着熟练工上门,这也是目前招工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将很难留住人!”市经委轻纺行业管理处一负责人说。</P>
  出路:抱团做大提升竞争力
  “要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适当提高劳动报酬才能留住工人……”回龙坝镇副镇长吴志渝称,该镇虽然是纺织大镇,但企业各自为政,小、散、乱,缺乏龙头企业,相关政策带来了新机遇。政府将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改工作,加快纺织产业技改步伐,淘汰耗能高、污染重、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的设备。
  吴说,由于该镇的10个村,已有8个村被控制性规划建物流园,现有纺织园将被迫挪“窝”。为了600多家企业的发展,该镇已向上级提出申请,破例批准在当地建百亿级纺织工业园。本月末,市经委相关部门及区相关部门将到现场考察,作出可行性报告。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