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危机:订单少 众多服装厂“偃旗息鼓”
接到一份订单。如今,他们只能在等待中,继续煎熬。 在虎门常发针织制衣厂,记者看到,该厂也已没有昔日的忙碌,老板宗国常正与朋友在办公室聊天。 宗国常在这里开厂已有5年,主要为一些服装贸易公司做加工。金融风暴前,他的工厂已发展到了拥有70余名工人的规模,但金融风暴发生后,他的订单一下子减少2/3。为此,他只好缩小工厂规模,只留下15名员工。 很多小型服装厂的老板在万般无奈下,只好低价对工厂进行转让。他们或将整个厂转让,或只转让工厂的一些机器设备,来自湖北的王刚,就是其中一位。转让告示贴出去后,王刚接到几个想要接手的电话,但是对方也趁机大压价,所以至今未能谈妥。 顶不顺的重点企业 开年不久,东莞市劳动局大朗分局就对大朗镇32家重点企业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月9日,已开工的重点企业有29家,约有71.2%以上员工返岗。 这些重点企业的订单状况如何?统计数据显示,已开工的这29家重点企业中,订单没有受到影响的有6家,订单减少30%以下的有8家,订单减少30%以上的企业有13家(其中,减少50%以上的企业占4家),订单增加的企业,只有2家。 在用工需求上,因受订单的影响,这29家重点企业中,有14家表示目前没有招工计划,有13家表示今年没有出现招工难问题,只有两企业表示,技能人才缺乏。 “大河没水,小河干”的连锁反应 “订单是生命线。”张超说,市场不景气时,只有富于竞争力的一些大工厂和贸易公司,才有更多机会拿到订单。 张超称,以前,一些大工厂拿到大批订单后,由于自身能力无法及时消化,就会把部分订单分到一些小厂。而现在市场不景气、订单减少,一些小厂无法从大工厂或贸易公司那里分到订单。 而一些贸易公司,以前拿到订单后,也会分到工厂进行操作。如今,订单萎缩,自然也使一些小厂“难有饭吃”。 张超举例,假如一个贸易公司以前能拿到500万件衣服订单,如今只能拿到50万件,这肯定导致不少小厂被迫处于闲置状态。 “大河没水,小河干。”张超以自身工厂来形容,去年全年,他拿到了70多万件衣服的订单,但在2007年,他仅花了仅四个月时间,就有50多万件的订单。 专家建议 停工不等于停业 企业要蓄机谋变 林平凡:广东省社科院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所所长 企业开年不开工,主要是订单萎缩甚至是没有订单造成的,这方面,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应该都有认识和心理准备。停工不等于停业,老板可以进一步观测和寻找市场,以求蓄机谋变。 此外,企业当从生产向设计转变,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样品,以此来观测和引导市场,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和等待国外市场——当然,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这是企业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 对富于长远考虑的企业,可以借这个机会对从事生产的员工通过培训,毛织行业可逐步向设计等方面转变。 而在人力资源方面,危机中,企业可以和有多年感情的员工协商,给予员工适当的补助,等危机过后聚首再战江湖。 危机中,肯定有企业倒下,有企业坚守,但危机后,能坚守的企业,将可以恢复得更好。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