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秋季报告
三、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 经济结构不合理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外需急剧萎缩使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影响工业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在保增长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对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失时机地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协调投资、消费稳定经济增长 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2003年以来,我国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额占GDP的比重)已经连续6年维持在40%以上,2008年我国资本形成率高达43.5%,接近世界平均投资率两倍。今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率高达37.4%,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大。从增量资本产出比(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当年GDP增量)来看,2004-2008年,我国的平均值已达到5.61,其中2008年高达7.58,已接近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夕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水平。需要高度重视投资高速增长可能引发的问题。相对而言,我国最终消费率尤其是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消费结构升级乏力。2008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为48.6%,比2000年下降13.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降至35.3%,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投资和消费的内部结构不合理也较为突出,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今年以来,投资增长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民间投资的等待观望情绪较浓;消费较快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的刺激,目前实施的一些政策效应有可能出现递减。 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民生、科技创新、环保等薄弱领域的投资,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同时,要研究制定促进消费和提高居民收入的相关措施,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是降低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门槛。对于非自然垄断行业或自然垄断行业的可竞争环节,要考虑引入竞争机制,允许民间投资进入。应进一步完善投资审批、土地、贷款、税收扶持等方面政策,促进民间投资的稳定增长。二是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长期来看,拉动消费需求关键在于提高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以及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应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保护劳动者在劳动市场的合法权益,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高劳动者的相对谈判能力,建立职工工资稳步增长的机制;加快新一轮税制改革,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缩小收入差距;加大社会保障等民生投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的层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建立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三是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消费增长。应加强和完善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增加居民消费需求;放宽对服务业的进入限制,增加竞争,降低成本,刺激消费。目前,汽车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政策在提振需求、促进结构调整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可考虑延续实施期限和扩大实施范围。继续采取财政补贴与税收减免等措施刺激节能、环保、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引导消费升级。 (二)以结构调整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 产能过剩、重复建设是当前影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突出问题。不仅传统产业中存在产能严重过剩,部分新兴产业也存在过热或过剩倾向。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面临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市场机制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片面追求规模扩张、“拉郎配”式的兼并重组,导致一些企业重组后效率不高。在市场好转的形势下,钢铁、汽车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动力不足、步伐放缓;钢材、水泥、电解铝等产品产销量快速上升,淘汰落后产能难度增大。部分地区仍沿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长模式承接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同构性”问题突出,人才、技术储备不足,在技术水平、生产组织方式、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不升反降。 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有其特殊性和深刻的体制背景。我国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快速发展,对基础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旺盛,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生产规模和眼前利益,一些地方不顾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单纯追求GDP增长,一些行业市场准入门槛低、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都是形成产能过剩的诱因。从根本上治理产能过剩,应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完善行业准入条件,提高能源消耗、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强化监管,把住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新增落后生产能力。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合力。 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要加强政府指导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应着力消除跨地区、跨所有制企业兼并重组的障碍,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放宽民营资本市场准入,鼓励管理水平高、经营业绩好的企业在兼并重组中发挥积极作用。解决好税收、土地、债务处理、职工安置等突出问题,减轻企业兼并重组的负担。进一步完善企业兼并重组的金融服务,创新发展有利于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的多种融资方式。营造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完善对淘汰落后产能的激励机制,统筹考虑加大对淘汰落后产能的支持力度,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淘汰落后产能给予支持和奖励,对经济发达地区淘汰落后产能给予适当引导。 产业转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产业转移的有序对接,应注意加强地区间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生产组织方式与人才的交流和转移,避免产业转移过程中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与产品质量的下降,防止产业转移过程中重走低水平重复建设与盲目扩张的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