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纺织外贸企业出口阴霾未散

                     

第106届广交会10月15日-11月4日在广州举行。相对上届,国外采购商有所增加。

  出口降幅已经连续4个月收窄,但是不少出口企业仍然面临市场萎缩、贸易保护等困境

  第106届广交会11月4日结束。从成交额来看,在经历金融危机之后外贸出口开始表现出些许亮色。同时海关总署11月11日披露10月我国出口值1107.6亿美元,同比下降13.8%,这已经是2009年以来出口同比数据降幅最小的1个月,同时月度出口值连续第4个月超千亿美元。美国、欧洲、日本作为我国产品的主要进口国,近来也在逐渐显示出复苏迹象。

  这些向好的消息,并没有使那些出口企业塌实的舒一口气。前方的路困难重重,他们仍然在金融危机的迷雾中摸索求生,并将不得不面临一场持续的生死战役。

  “官方数字振奋人心,广交会相比上届成交出现2位数增长,但是我们却始终笑不起来。”吴晓晨自称“实话实说”,“外面都说转好,实际上我们的日子并没有开始好过。”

  吴晓晨是1家纺织企业的副总经理,他们公司刚刚从广交会收场。他所在的企业是苏州1家规模并不小的纺织企业,生产的布匹、面料基本都出口,平均年出口额5000多万美元。

  吴晓晨的公司所在的苏州交易团,在本次广交会上反映,虽然纺织服装企业普遍反映客户比上届略多,但是多数企业展位上仍然显得冷清,市场需求仍然显得低迷。前来洽谈的客户大多是老客户,新客户很少;从洽谈的结果看,新客户的下单意愿也不强烈,只有部分能谈到打样、试单阶段;老客户也以短单、小单为主。

  近几个月随着大环境转暖,吴晓晨接到的国外订单虽然有所增加,但是都很小。一些老客户之前1次采购上万米面料,现在只要几百米而已。这种改观,并不解决他们根本的生存问题。因为“订单虽然多一点,但是价格上不去。”

  苏州团从当地多家企业的调研结果来看,广交会上苏州纺织服装企业的出口价格多数保持稳定,但是最近几个月纺织原材料价格在上涨,以及服装企业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一直在缓慢上升,企业实际利润率日趋微薄,个别企业或个别产品已经处于勉强保本的境地。

  吴晓晨的公司反映说,公司多数产品价格目前只能接近于保本,但是激烈的竞争又让他们不敢提价。吴晓晨表示,有生产基地的企业,不敢把成本压低,做成次品会影响信誉,拼不过那些单纯做贸易的“小摊小贩”,这些贸易商们往往把价格压的很低。

  金融危机最先波及到中国的出口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国出口的服装、箱包等产品,遭受重创。伴随而生的,是不少小企业纷纷倒闭,2000万农民工返乡。不少人称,中国的出口企业也面临“优胜劣汰”。

  吴晓晨不认同这种淘汰。他认为,被淘汰出局有2类,1类是规模非常小的作坊类企业,这些小工厂平时订单就不稳定,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高,现在危机来了,最先死掉的就是这些企业。另外1种就是现金流紧张甚至有问题的企业,这种企业不论大小,一旦订单数量难以维持日常运行所需要的资金流,就很容易倒闭。

  尽管市场因素、外部环境对出口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中国纺织商会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国际市场需求衰退是客观的,除不断加深影响的汇率、贸易保护主义等客观因素,中国出口企业过度依赖发达国家市场以及产品附加值低、品牌率低等问题,在金融危机中也被进一步放大,对出口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吴晓晨也表示,金融危机来袭以后,公司着手开发其他市场,比如中东和非洲,但是一方面这些新进入的市场购买力不大,另外公司之前所生产的产品,都是迎合美欧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喜好,拿到非洲并不被认可,所以要重新设计款式,重新核定价格。“要把这些市场打开,不是1-2年的事情。”

  随着出口“滞销”,一些企业开始出口转内销。不过吴晓晨说,转内销风险很大。国内出口企业不少都是加工贸易,国外来订单,1批1批来料加工,而如果转而国内销售,则不得不考虑建设内销的通路渠道,前期投资成本就不低。这个高成本就让不少企业知难而退。此外“对接的内销企业很少能有当即结账的,一般都在2个月之后,有的还要拖更久,这样对于1个中等规模的企业,资金链紧张将是致命的打击。”

  无论是吴晓晨这样的纺织企业,还是大片的沿海出口依赖型企业,甚至是靠出口作为主要拉动力的中国经济,都在等待国际市场的真正复苏。

  在这样整体向好的大环境下,吴晓晨对真正复苏的到来依然有些不乐观。“2010年下半年能有好转就不错。”吴晓晨说他已经到欧洲去看看情况。“我还没看到复苏的明显迹象,他们工人的失业率可能还要增加。他们没钱,就没法买我们的东西。所以还得等。”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