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魏桥集团短期融资券说明书和上市公司魏桥纺织报表,魏桥集团目前的股权安排是,邹平供销联社和管理层分别持有集团89.99%和10.01%的股权,其中张士平在管理层持股中占4.53%。
张士平同时任供销联社党委书记,其在供销联社内部的股权安排尚不得而知。按照相关法规,供销社性质属集体所有。“在分配上,供销合作社除向国家照章纳税外,税后盈余由供销合作社自主分配。一部分作为公积金,用于发展供销合作事业;一部分按股分红和按在供销合作社的交易额返还给社员;一部分作为合作发展基金和职工福利基金等。”
作为集团下属上市公司,魏桥集团拥有魏桥纺织58.42%股权,上市公司管理层拥有6.95%股权,外资股占34.63%。根据2008年中报,张士平直接持有上市公司520万股,占比0.51%。
以此推算,张士平个人在上市公司中拥有3218.31671万股,以2008年12月24日收盘价2.7港元计,张士平在上市公司中的身家为8689.455万港币,较上市时的7.24亿缩水近九成。这样一个身家即便加上铝电资产,与全球第一棉纱厂老板的身份相比,也没有多少值得夸耀的余地。
另一方面,魏桥集团敢于在没有矿山资源,不具备行业经验的情况下大踏步进入有色金属行业,很大情况下是其具备足够长的产业链优势。
魏桥集团氧化铝项目的最初理由,就是宣称从企业自备热电厂粉煤灰中提炼氧化铝——近3000MW装机容量的热电厂是魏桥三大重资产之一。其公开的介绍是,“热电公司由最初78MW的装机容量逐步发展到现有装机容量百万千瓦以上,规划总装机容量达448万千瓦。”
据山东电网提供的数据,山东省58家统调电厂目前总装机容量为4422万千瓦。也就是说,魏桥集团一家的装机容量将达到山东省的1/10。
据魏桥集团内部人士透露,除去2007年底拆除的第一热电厂,魏桥集团目前共有9家热电厂,60台从15MW到135MW不等的机组。按70%负荷年发电能力约达190亿度,2007年实际发电103.15亿度。而在热电公司内部传言,集团准备再上20台从330MW到350MW不等的机组。若按此传言计算,魏桥集团的总装机容量将超过900万千瓦。
如果以魏桥集团对外宣称的448万千瓦装机规划,按负荷70%计算,年发电量将达到270亿度左右。而以魏桥集团400万吨氧化铝、55万吨原铝和30万吨型材、80万吨面纱及近20亿米布匹耗电量按行业均量框算,每年需耗费约220亿度电。以每度电价便宜0.2元计算,全年节约44亿元。而如果按1000万吨氧化铝、100万吨原铝及型材框算,加上棉纺部分需耗电近460亿度。这个规模下,每年电费就将节约近百亿元。与此暗合的是,900万千瓦装机容量在70%负荷下年发电量约550亿度。
除此之外,影响氧化铝成本的碳素、烧碱,魏桥均已自己建厂或拥有合资企业,使成本控制到极低。
魏桥集团是否会将铝产业中的产能控制在目前容量?业界的观点是,以张士平的性格肯定也不会止步于此。但魏桥集团是否一定将氧化铝产能扩到1000万吨,恐怕要根据未来行业变化而定。
魏桥集团扩能速度的关键是2009年上半年的行业走势。齐鲁证券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李莉说,有色金属价格的走向与美元联动性比较强,如今不确定的,一是美国汽车业的情况,二是信用卡是否还有新的危机。
逆势调整
“未批先建”也许是魏桥集团铝电产业格外低调的原因。
分析师张双双告诉记者,在最近的信用等级跟踪评定中,中诚信国际给出魏桥集团评级展望为“负面”的评价。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便是二期240万吨氧化铝“尚未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环评验收,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合规风险”。
更为严峻的是,“虽然目前这些项目能正常生产运营,但他们均没有获得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由于公司氧化铝未获正式批文,未来发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事实上,魏桥集团氧化铝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就没有摆脱“违规”的阴影。
2008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作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曾提到,“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一期160万吨/年氧化铝生产线‘未批先建’,被查处后,又违规开工建设240万吨/年的氧化铝生产线。”
但魏桥从自身近20年的历史中发现,规模小就意味着出局的可能,做大后的企业才是获得当地政府支持的最基本保证。
以魏桥纺织为先例。魏桥纺织现在有700万锭纺机,为全球最大棉纺企业。魏桥集团董事长张士平曾说,魏桥之所以做到这个地步,一开始“完全是被逼的”。
1981年,张士平出任当地县供销社位桥油棉厂厂长,1986年投产毛巾厂,1989年开始建纺纱厂,第二年便赶上全国性强制“建档升级”政策出台,无法“建档升级”的自然在被淘汰之列。魏桥的纺织厂一出生便面临生死大考。
当时的邹平属撤地设市前的惠民地区管辖,地委书记视察时的讲话透出弦外之音:“你这个一万纱锭不行啊,据我了解三万锭是个利润点。”张士平随后筹措1000万元将规模扩大到三万锭。资料显示,这段时间全国平均规模为1.75万锭,棉纺织系统内规模为3.4万锭。
初尝规模优势后,5年中魏桥陆续投资1.6亿元,至1994年达10.5万锭。而这一年全行业亏损已进入第二年。此后在全国性“砸锭”浪潮的1998年,魏桥逆向投资3.3亿元抢上设备,第二年兼并滨州一棉再次将产能扩大到33万锭。据当时采访魏桥的记者回忆,兼并滨棉的魏桥一举成为山东棉纺企业的龙头老大后,魏桥将集团总部迁往县城,不仅“整个邹平县城的东部成了魏桥的大工地”,而且在“成本、市场份额、采购、用工和销售诸多方面有了谈判优势,甚至还有了和政府谈判的砝码,得到别人拿不到的诸多条件。”
相似思路下,2003年的“SARS”和国家实施的宏观调控紧缩措施,魏桥再次逆势而上,纱锭达到120万只。
此后,魏桥不仅成为当地政府重点保护的对象,也得到资本市场认可。魏桥纺织2003年在香港上市时,市盈率和超额认购率均创亚洲金融危机后的新高。
然而,对魏桥集团而言,氧化铝毛利率几乎是棉纺业的一倍。2006年,魏桥集团氧化铝达到51万吨的产能,实际销售49万吨,收入12.34亿元,毛利3.9亿元,毛利率达31.9%。而据魏桥纺织2006年年报,该年棉纺销售收入198.26154亿元人民币,毛利33.2309亿元,毛利率仅为16.76%。
2007年,魏桥纺织销售收入在集团总收入中占比为79.1%,贡献的毛利却只占总收入的43.55%;2008年上半年收入占比71.95%。铝业收入占该集团总收入比重由2007年的16.84%上升到2008年的2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