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资源环境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去年开始,一些纺织企业和纺织品订单已经转移到东南亚等周边国家,这是否意味着今后中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将消失?
“中国纺织工业的比较优势将长期发挥作用。比较优势升级和梯度转移是中国比较优势延续的两大趋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如是说。
中国人口达13.2亿,2007年城市化率仅上升到44.9%,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纺织工业决定了纺织工业比较优势将长期存在。
然而,目前我国东部沿海纺织职工的工资水平已经高于周边的一些国家。2007年中国东部沿海纺织职工小时工资是0.85美元,这个水平是中国中西部工资的1.55倍,是印度的1.23倍,孟加拉的3.04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纺织工业的比较优势会从此失去。”杜钰洲认为,我国东部沿海劳动力的创造力水平,已得到国际市场认同,但成本仅是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1/10—1/20,比较优势的升级显而易见。第二,中国在比较优势梯度转移上,拥有其它国家无可比拟的巨大空间,将劳动密集加工环节向国内欠发达地区转移,形成跨地区产业链,既保持国际竞争力提升,又拉动了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这样做的企业在东部地区已经比比皆是。
我国是世界第一纺织品出口国,出口一直是推动纺织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国际市场的需求大面积萎缩,今年纺织业新的增长点在哪里?
杜钰洲认为,改革开放为纺织工业开辟了世界最大的内销市场。目前,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23%,而内销比重为77%,比200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国内市场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8年1—11月,纺织品服装出口虽保持8%的增幅,但11月当月已是负增长,即-0.26%。唯有内需在中央保增长、扩内需政策作用下,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保持20.8%的增长,其中衣着类实现24.1%的增幅,按可比价达到25.86%。目前,全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是农村居民的5.39倍。如果区域经济差距拉近,农民达到目前城镇的水平,那么仅农村衣着消费增长额就会使全国衣着支出总额比目前扩大2.7倍。
杜钰洲坦言,作为基础消费品,纺织品市场长期存在,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在目前的国际市场环境下,进一步开拓和挖掘内需市场、培育新兴市场将是今年纺织业的亮点。
令人担忧的是,受经济危机冲击,去年纺织业近七成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下降到0.10%,2/3的企业十分困难,这种局面在2009年会有所改善吗?
“纺织行业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但我们由于产业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有了明显增强。”杜钰洲介绍,2008年美国在进口总额同比下降的情况下,从中国进口额比重却同比提高了;在世界纺织业普遍处于困境的情况下,我国仍有规模以上30%的企业,平均利润增长保持在30%以上。这些企业之所以在抵御风险时有良好表现,关键在于拥有先进技术、创新能力,品牌以及营销网络竞争力较强,而且主要经营在内销市场。
“从本质上看,这场危机已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加速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剂。”杜钰洲说,“我们有理由相信,危机的‘冬天’将变成产业升级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