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河北两会:纺织业如何化“危”为“机”

                     

  纺织行业在这个“冬天”备感寒冷。2008年1至11月全省纺织行业出口交货值76.67亿元,同比下降9.49%;145家亏损企业共计亏损7.2亿元,同比增长98.8%;从业人员减少8.13%。

  面对金融危机,纺织企业如何屹立不倒?如何化“危”为“机”,迎来发展的春天?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冬练”强身+“两条腿走路”

  “危机是形势的一面,但对有清醒认识和充分准备的企业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时机。”武义青委员认为,关键看能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在逆境中寻找突破口。

  来自常山集团的汤彰明代表提出,面对“严冬”,纺织企业有“冬眠”和“冬练”两种选择。他解释,“冬眠”是静待春天的到来,“冬练”则是强身健体。常山集团选择的是后者。“严冬有严冬的商机。不同的思维、行动决定不同的未来。当前,贵在面向市场抓机遇,眼睛向内练内功。只要在坚持中创新、在改进中突破,把‘阵痛’熬过去,就一定能够迎来‘暖春’。”

  “西边”不亮“东边”亮。代表、委员们认为,面对危机,一些外贸企业纷纷铺设内销网点,以发展的眼光挖掘空间巨大的内贸市场,这不失为寻求突围的一剂“良方”。

  来自辛集皮革业的谢少明代表说,以往东明集团皮革出口占总产量的近90%。通过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如今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一路攀升,现在内销量占到了1/3,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出口订单不足的缺口。

  据了解,目前,辛集市越来越多的皮革企业开始出口、内销“两条腿走路”。一些较大的企业已经转向内贸市场,为九牧王、利郎等20多个国内知名品牌做贴牌生产,还有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做自己的服装品牌。

  国家连续上调出口退税率;扩大内需新政出台;国务院确定6项促进轻纺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此,不少代表、委员表示,近一段时间,国家不断出台的这些利好政策,对纺织服装企业来说,犹如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我省纺织企业当务之急是要紧紧抓住机遇,采取多种方式用好用足这些利好政策。

  “从2009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开始实施。调整后,将大大降低纺织企业购进设备的成本和扩大生产所需的成本。”武义青委员认为,我省纺织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技术设备更新、改造步伐,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坚持科技创新,打造自主品牌

  危机中,纺织服装行业的洗牌速度越来越快。同时,产业调整升级箭在弦上。

  “越是形势不好,越是调整结构的机遇期。”武义青委员说,要咬紧牙关培育后劲,积极迎接下一轮经济热潮的到来。

  “现在恰恰是我们改机建制的好时机。”汤彰明代表介绍,2008年以来,常山集团瞄准国内外行业最前沿,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在高新面料上求突破,研发出竹纤维、珍珠纤维、粘胶纤维等一系列新品种。常山恒新公司积极拓展纺纱能力,一方面向低支发展,最低能纺出一支纱的产品;一方面向高支发展,最高能纺出400支的高支纱。与此同时,加紧纺织基地建设步伐,目前主体厂房已经结顶,今年春天将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届时600台全新的无梭织机将投入生产,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

  尽管痛苦,纺织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型并未因为金融危机的加剧而停步。代表、委员提出,我省一些规模纺织企业早已有了忧患意识,产业升级也已开始。目前,石家庄、邯郸的部分大型纺织企业纷纷采取了“退市进郊”战略,借搬迁之际,改进生产设备和工艺,重新规划整合提升,进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韩宪章代表认为,当前,在一些弱势企业倒闭之际,有关部门应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快优胜劣汰和产业升级步伐,抓紧研究出台切实可行的扶持纺织行业发展的对策,真正培育出几个有竞争力的企业,提高我省纺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要想真正度过‘寒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最终打造自主品牌。”谢少明代表介绍,近年来,东明集团一直坚持培育自主品牌,并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自主品牌往往能够通过货真价实的产品形象,赢得消费者与分销商的信任,进而掌握市场定价的话语权。”

  “我国将制定服装自主品牌发展的国家战略,把服装行业作为切入点,推动中国消费品工业整体品牌建设。”面对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消息,不少代表、委员认为,我省纺织服装企业要抓住机遇,在品牌文化建设、品牌附加值提升等方面多下功夫,这样不但能够走出目前的困境,而且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