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夏津140家中小棉纺织企业运行正常

                     

  12月19日,外边天寒地冻,而山东夏津丰润棉业集团车间里却温暖如春。18台气流纺纱机平稳运行,女工们轻快地穿梭巡视,一派生产忙碌景象。厂长韩聿祯告诉记者,为了应对市场萎缩、出口不振,他们引进了先进的气流纱纺设备,生产出40支以上高档棉纱,以销定产,不断巩固老客户,开发新客户,全厂生产稳定,销售还行,今年利润虽薄但至少上交利税70万元……”

  这是中国棉纺名城山东夏津县棉纺企业主动应对寒流冲击的一个缩影。

  夏津县是全国十大植棉强县,年植棉65万亩,又有140多家民营棉纺企业,200多万纱锭,从业人员8万余人,棉纺织利税占到全县70%,但入秋以来,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棉纺织品订单减少,生产成本上升,同行竞争激烈,利润越来越薄,县支柱产业遭受严重冲击。面对危机,县委县政府提出,棉纺企业要把“保现状、保运转、保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利用当前棉花价格较低,银行贷款利率下调等有利条件,变压力为动力,打一场抗击“寒流“的攻坚战。

  夏津县县长张安民告诉记者,因为众多棉纺企业都是农民创办的,产权清晰,经营灵活。针对当前中低档纱生产占多数,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这些棉纺企业积极加大科研力度,开发新产品,重点发展和支持中高档纱的生产规模。目前,全县40支纱以上的精梳纱比例占到30%以上,如广进纺织有限公司投资近千万元购进6台德国产自动络筒机,纺纱产品从30支提高到160支—180支,销售额不断增加。不少棉纺企业还紧盯市场,开发“新、特、尖”产品,抢先占领市场,如由润通、天润等棉纺企业共同创建倍捻纱线生产项目,瑞鑫纺织、正平纺织等企业开发出合股纱、摩代尔、竹纤维、彩棉纱等新产品,抗击市场冲击能力大大增强。

  为了增加收入,各企业都有自己的高招。在德鑫棉业集团的大院里,记者看到100多万斤籽棉堆积如山,七八个工人在用铁叉把籽棉加到进料筒。籽棉经过清理、脱籽、烘干。再用400型的打包机打成包,“卖”给国家做储备棉。厂长告诉记者,正是厂里投资300万元新添了这400型打包机,使加工棉花质量达到国家质检标准,每吨棉花比市场价多收入1500元。卖给国家既保险,又增收。

  为增收节支,各棉纺企业还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甚至聘请外来经营管理人才,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尽量消化克服不利因素,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尽量保证企业不停产。该县最大的棉纺企业华芳工业园区,通过新上16台自动络筒机提高生产率和产品档次,并大力开展节电节水节约原辅材料,减少库存费用,坚持以销定产等措施,使企业开工率达到75%以上,保证生产基本稳定运行。

  为了帮助企业度过寒冬,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一系列措施,尽量减免各种收费,加大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筹资3亿元贷款。同时请中国棉纺织协会专家为企业把脉问诊,培训企业厂长经理,提升他们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能力。目前,该县140个中小棉纺织企业做到保本、微利,保证企业基本正常运行。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