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出口纺企:早发展国内市场或不会为无欧美订单苦恼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叶伟添希望在两三年前就发力内销市场。他说,早点发展国内市场,今天或许就不会因为欧美消费疲软而天天为没有订单苦恼。可是并没有假如,作为广东一家港资玩具厂负责人,叶伟添正忙于将企业转型为外资独资企业,以获得内销权。与其他来料加工企业一样,这种转型或多或少都带着无奈。
  为了转攻国内市场,近期三来一补企业要求转型三资企业的申请骤增。可是,出口企业紧急转身谈何容易?
  “来料加工”转独资骤增
  一场声势浩大的出口企业转攻国内市场的营销战斗正在拉开帷幕。其中一个明显迹象是来料加工企业转独资的情况骤然增加。来料加工是加工贸易中的一种特殊经济形态,“企业”不是法人而只是一个加工厂。这使得来料加工不能在国内融资、开展内销以及享受当地政府出台的诸多扶持政策。为了获得内销权,转型是必然之路。
  安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吴小姐,负责帮助来料加工企业转型三资企业。她告诉信息时报记者,该部分客户多是深圳、东莞的来料加工企业。近期前来咨询如何转型的企业每月均超过30家,以往约为10多家,而办理转型业务的企业增长30%~40%。
  另外一组数字是,东莞市外经贸局目前已受理84家来料加工企业转为三资企业的申请,来料加工企业转型拉高了全市外企的内销额。据东莞市外经贸局统计,今年1~10月,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国内销售总额达1414.43亿元,同比增长23.9%。
  吴小姐称,近期这种趋势的增长基于两个原因:“出口不景气让不少企业瞄上广阔的国内市场,加上广东省近期出台的不停产转三资的优惠政策,使得来料加工厂转型三资企业提速。”
  按照广东省出台的《来料加工企业原地不停产转型的操作指引》,珠三角地区超过3.5万家的港资加工贸易企业都可以不停产地转型为三资企业,从而获得内销权。而此前,国家法律在“来料加工”转为三资企业的问题上规定非常复杂。
  吴小姐告诉记者:“如果明年经济进一步恶化,相信转型的企业数量将出现井喷。”
  企业纷纷加大内销比重
  香港贸发局南区首席代表何建荣也说,越来越多的港企做起了“转内销”的生意。他告诉记者,如果在5年前,许多港商对做内销不以为然,他们说“我忙得不可开交,单都做不完。”到了两三年后,七八成的人会说考虑一下。但现在,他们都说,不做内销还能做什么?
  除了来料加工企业急转三资企业以外,其他早已拥有内销权的出口企业,也纷纷提高内销比例。
  国内市场的另外一个吸引力在于利润空间更大。安朗童话世界是香港一家老牌鞋类生产企业,从1993年开始做内地市场。该公司负责人说:“相比较于出口市场,内销市场目前的利润空间更大,可以高出10%至15%。”该负责人表示,尤其是在当前贸易摩擦频发、人民币升值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挑战下,内销市场更具吸引力。
  “同一种货物,国内的销售价钱要比出口价格高得多。我们给国内代理商的价格要比国外高10%。”广州市宝和天日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景添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他已经多次参加国内展销会,为拓展内销市场铺路。宝和天日用品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熨衣板的出口型企业,但在欧美需求下滑出口订单减少的状况下,今年开始尝试转型内销。
  潘说,以往中国市场潜力巨大,而且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比以往有很大改变,“以前人们熨衣服用一张桌子就当成是熨衣板,现在不仅接受了熨衣板这一事物,而且也有这个消费能力。”安朗童话世界负责人叶先生称,国内消费者对于设计、颜色的接受能力要大大强于国外消费者,此后进一步拓展内地销售网络。
  北江纺织有限公司总监秦刚很庆幸,自己所在的公司4年前已开始进军国内市场,2008年的内销比例已达到三成。秦刚告诉记者,2009年计划将内销比例提高到四成。
  “其实有多年出口经验的企业转内销未必很难,因为国内进货商往往认为出口货物质量较高,做了这么多年出口质量会有保证。”秦刚说,就自己所在企业来说,与国际客户有多年合作经验,因此信息更新迅速,能跟上国际时尚潮流,也成为该公司的一个优势所在。


  内销之路有三难

  收取货款难
  潘景添说,做出口资金流比较稳定,因为国际贸易客户信用较好,结算付款期一般30日就是30日,60日就是60日,很少会推迟给钱。他自己暂时未遇到所谓的“国际老赖”,而国内则经常有拖数的现象。秦刚对此也深有同感。他告诉记者,国内诚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与规模较小的企业合作时收款风险会更大。
  另外,潘景添认为,与外国不一样,国内的销售方式不规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