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是在对外开放和市场配置资源条件下,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07年,纺织规模以上企业实收资本中,国家资本已经降到4.93%,比全国工业国有资本比重的21.26%低16.33个百分点,集体资本占2.58%,法人资本占26.59%,个人资本占28.67%,港澳台和外资占37.24%。国有控股生产企业出口交货值占全国出口比重为2%,就业岗位占7.3%;外资和港澳台企业出口占全行业出口比重为32%,就业岗位占规模以上企业的30%。在2007年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只占0.1%,国内贷款占10.2%,债券占0.002%,利用外资占9.3%,自筹资金占76.68%。2007年纺织工业出口为1756.16亿美元,占全国出口的14.42%,纺织贸易顺差1568.79亿美元,占全国贸易顺差的60%;纺织工业一般贸易出口比重为72.41%,远远高出全国一般贸易比重(44.22%)。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使中国纺织工业迎来了由大变强的新机遇。
1、新世纪的前8年,由于产业升级的推进中国纺织工业迎来了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纺织工业从主要依靠粗放型发展向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自主品牌培育、人力资源素质提高和科学管理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从2001年加入WTO和2001年国内人均GDP达到1041美元开始,改革开放进入攻坚,中国经济发展转入全面融入全球化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时期。从国内看,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改善宏观调控,着力克服市场缺陷,解决发展与资源、环境,解决效率与公平,解决发展与缩小城乡和区域差别,解决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纺织工业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已迫在眉睫。
走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纺织工业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基于这一发展战略需要,纺织工业自2001年以来延续七年已经加大了技术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大力培育自主品牌,扩大国际合作,同时加快产业组织方式、企业管理方式、国际合作方式的转变和体制机制的改革,行业正在发生着在国际供应链层次逐渐从低端向高端提升的可喜变化。
尽管从2001年到2007年,纺织行业遭遇到国际贸易保护,国际油价持续高位,国际金融动荡和国际市场疲软的不利形势,在国内面对实施一系列从紧政策和人民币汇率改革,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贷款困难,资本市场低迷等不利因素,纺织工业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按可比价2007年与2000年相比,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从业人数年均增长5.88%,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9.24%、7年增长2.43倍,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09%、7年增长2.60倍,利润总额年均增长23.47%、7年增长3.37倍,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2.06%、7年增长1.22倍,行业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8.65%、7年增长2.31倍,出口按可比价年均增长14.63%,7年增长1.6倍。2001-2007年7年共出口纺织品服装7354亿美元,是1978-2000年22年的1.64倍;2001-2007年,7年间增加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前22年的95%;7年来,棉纱产量增长2.04倍、年均增长17.24%,化纤产量增长2.44倍、年均增长19.32%,布产量增长1.38倍、年均增长13.21%。说明在新时期纺织工业增长方式已经在不断改变,资本有机构成已大幅提高,技术进步和自主品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2007年每新增1亿元固定资产增加用工386人,比2002年减少424人。
然而,近两年来纺织行业产业提升必然经历的阵痛和外部环境不利因素的叠加使行业面临的困难日趋严重。仅2007年,规模以上纺织行业消化各种减利因素。如人民币升值、要素成本提高、出口退税率下调、国际市场疲软、紧缩的货币政策、贷款利利上调等达1600亿元,是当年实现利润总额的1.2倍,行业45187户规模以上企业已经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约占1/3的企业(从业职工占37.6%)实现销售利润率达8.8%,其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90.8%,支撑了全行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42.88%;而占行业2/3的约3万户企业(从业人数占62.4%)利润总额只占全行业的9.2%,平均利润率仅为0.73%,其中6420户企业亏损131亿元。而到了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纺织行业遭遇更大困难。1-8月份,比上年同期销售收入增长15.46%,增幅回落7.4个百分点。全行业盈亏相抵,利润总额达739.6亿元,只增长3.2%,比上年同期回落34.19个百分点,其中只有30.03%的企业(从业人数占32.6%)利润总额增长32.85%,利润率达8.36%,比上年同期提高0.53个百分点,而69.97%的企业(从业人数占67.4%)利润总额只占全行业的1.77%,平均利润率下降到0.10%,亏损企业近1万户,8个月净亏15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57.55%,表明2/3的企业十分困难。同时,1-8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全球出口金额为1218.87亿美元,增长了9.09%,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0.37个百分点,按汇率计算,人民币收益比上年同期下降0.5%,加上较低的出口退税率的影响,使出口比内销更加困难。
9月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使出口企业形势更加严峻,尽管国家已出台提高出口退税率等应急措施,但仍难以抵挡国际市场急速衰退的影响。1-11月,纺织品服装出口虽保持8%的增幅,但11月当月已经是负增长-0.26%,唯有内需在中央保增长、促内需政策作用下,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保持20.8%的增长,其中衣着类实现24.1%的增幅,按可比价达到25.86%。
2、纺织工业在新时期的进步,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打下了牢固的基础,金融和经济危机是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的周期性挑战。
尽管行业面临的形势如此严峻,但我们仍能从危机中看出新世纪以来由于产业提升而带来的抵御风险的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在美国1-10月进口总额同比下降2.63%的情况下,从中国进口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16个百分点。在世界纺织业普遍处于困境的情况下,我国仍有规模以上30%的13652户企业,在1-8月份平均销售增长24.42%,利润增长32.85%,其中有3198户企业平均销售增长27.08%,利润增长52.12%。这些企业之所以在抵御风险时有良好表现,关键在于拥有先进技术、创新能力,品牌以及营销网络竞争力较强。即使是2/3企业困难严重,但他们同样消化了大量的不利因素。
广大企业在这次危机中的不同表现,表明状况好坏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技术水平、创新软实力、自主品牌价值和管理水平。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中小企业占99.4%,平均每户企业就业232人,销售利润率超过10%的企业平均262人,销售利润率超过3.97%占全行业30%企业平均就业251人,销售利润率小于3.97%占全行业70%的企业就业平均为224人,亏损企业平均就业251人;人数差不多,人均实现利税却相差10倍。另外,致力于主营业务提升的企业好于把大量资源分散从事非主营投入和资本市场的企业。在危机到来的时候,主业比副业稳定。全行业1-8月,利润增长3.2%,其中主营利润增长8.38%,主营利润占利润总额的101.4%,副业利润下降142.25%。其中占70%的困难企业利润总额下降92%,其中主营业务利润只下降51%,副业利润增亏196.94%,说明环境因素和一些企业过多涉足非主营业务是造成企业困难的主要因素。70%的企业平均利润率只有0.1%,涉及就业700多万岗位,如再考虑规模一下近1000万从业人员,影响面更大。这些企业由于民生岗位众多,涉及到全局,他们是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最严重的受害者。国家已给予高度重视,采取的“保增长、保出口、扩内需”的宏观政策和专门队纺织轻工企业的政策对他们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这些企业也是行业协会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帮助和促进调整渡过难关的重点。
毫无疑问,当前纺织行业的困难主要是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冲击的影响,同时也有国内1-8月宏观经济紧缩政策以及9月以来大幅减缓增长的影响。当然已有行业内产业升级必然遇到摆脱以往粗放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外部压力增大,内部结构问题突显,加剧了纺织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过程的阵痛。之所以称为阵痛,是因为从本质上看,这场危机的到来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加速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剂,更增强了我们战胜危机,加快产业提升的决心和信心。
我们相信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是稳定的,宏观调控的空间较大,相信中央“保增长、保出口、促内需”的大政方针和各地与中央保持一致的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会逐步的显现。我们更看中纺织工业自身抵御风险能力的提高加上国务院把纺织工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所采取的一系列扶持政策的鼓舞力量。这些都大大增强行业的信心,世界虽然进入危机的“冬天”,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指引下,我们一定能把危机的“冬天”变成产业升级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