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1月1日起输美纺织品配额取消,但碰上国外市场需求萎缩,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出口难井喷小企业获利好。
纺织品出口将迎来无配额时代
明年1月1日起,输美纺织品配额正式取消,中国纺织品出口迎来无配额时代。配额成废纸的时代,纺织品出口会从负增长翻身为正吗?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出口配额取消长远来看是利好,但当前内外需求萎缩已成定局,纺织品出口下滑的颓势很难因为配额取消而出现根本性逆转。一些中小企业因为配额取消而降低出口成本,迎来利好。东莞纺织业内人士透露,国家可能在输美纺织中实行许可证制度,以防止配额取消之后可能出现的出口混乱局面。
贸易“大棒”拉长配额时代
输美纺织品配额取消其实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早在2005年,根据中国入世的协议安排,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配额就被取消。这直接导致当年的纺织品出口额放量井喷:当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高达1150.3亿美元,增长20.9%。
配额取消后的出口额剧增不料却招来了欧美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欧美通过设限、贸易壁垒、反倾销调查等名目繁多的借口阻挠“中国制造”进入自己的市场。经过谈判,中国与欧盟和美国分别达成了新的协议。根据协议,欧盟在2007年底取消配额制;美国则在2008年底全部取消配额制,输美纺织品配额也因此被迫延长。这其中,输欧纺织品配额已于今年取消,改为实行双边核查的许可证制度。
涉及到美国的协议涵盖了袜子、毛衣、牛仔裤等34类(21种)产品,本月31日全部到期。这也意味着,从明年1月1日起,美国再也不能援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纺织品特限措施以及中美《纺织品备忘录》中的规定,对中国纺织品实施配额限制。
配额炒作增加出口成本
输美纺织品配额本质是美国利用贸易规则人为限定了进入美国市场的纺织品数量。在具体操作上,输美纺织品70%的通过配额方式分给企业,剩下的30%的部分则由企业通过竞标的方式获得。
70%的配额这块蛋糕如何切?一般是按照企业上年对美纺织品的出口金额和今年的配额数量来计算的——上年输美纺织品金额大,则本年度分到的配额也就多。按比例分配的制度设计看来完美无瑕,但实际上却让很多小企业苦不堪言。
“一些中介利用配额分割看金额不看数量的特点,伪造了大量出口合同,骗取配额,然后再到市场上高价卖出。”东莞纺织品出口公司单证部负责配额多年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这种“运作手法”在深圳非常普遍,东莞也大有存在。
从事输美纺织品的业内人士大都有过买配额的痛苦经验。据这些业内人士介绍,配额中介在转标的过程中稍微炒作,“利润在20%以上很正常”。如果碰上热门的配额时,中介利润甚至可以翻一番。而且越是中国纺织品出口强势的产品,配额供应也越是紧俏。高得离谱的配额转标价格,增加了中小型纺织企业出口美国的成本。
一些买不到配额的公司甚至想出“高招”——将纺织产品运到东南亚没有配额限制的越南、印尼等国,将这些国家标注为纺织品的产地,然后再发往美国。这种绕圈子的办法无疑又平添了一笔不菲的成本。
配额给企业增加出口负担还只是问题的一方面,作为排行“老三”的支柱产业,东莞的纺织业也在配额问题上蒙损。东莞纺织品出口公司上述负责人介绍说,“出口配额是根据以往对美出口额来计算的,对有品牌、价格高的企业来说,业务额大,配额分得多,企业出口容易做。但问题是:东莞的企业主要是加工贸易型企业,出口产品量大但价低,业务额上不去,分到手的配额也跟着少,东莞纺织业真实的出口能力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