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舵手”:双面袁柏仁
袁式“大跃进” 在纵横集团的膨胀过程中,银行资金功不可没。 “袁柏仁起家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就是银行的资金推动的。”绍兴本地的知情人士表示。 该人士介绍,纵横集团最初的资金,即源于银行。“比如上马一个项目,袁柏仁的公司打可行性报告。本来只需要1个亿,但他报告说需要3个亿,其中自筹资金1个亿,银行借款2个亿。但实际上自己根本没钱。这样贷来2个亿,只用了1个亿,还有1个亿多出来可以供他支配。” 就此,袁柏仁开始了“大跃进”征程。 2003年,袁柏仁一度图谋向上游扩张,并计划上一条PTA生产线。但此后这一项目并未被国家发改委认可获批,而这一生产线,也最终转给了当时PTA项目获批、股东方背景更为深厚的华联三鑫。 “当时袁柏仁计划注册一家公司做PTA项目,注册资本计划40个亿。而这部分注册资本,也是从银行那边贷款,10天的利息就高达1亿元。等验资完成之后,就把这些钱还回去。”有熟悉当时情形的人士说。 最终,袁柏仁这一宏大计划功败垂成,而袁氏当时也已经遭遇到了资金链危局,后仰仗绍兴本地多家企业集体输血,才得以解困。 而在上述熟悉袁柏仁的人士看来,袁走上迷恋资金运作的扩张之路,很大程度上源于其2001年左右的一次意外之财。 “当时袁柏仁买了一批聚酯,后来积压了很多。但没想到他赌对了,从中赚了很多钱。”从此袁柏仁开始介入地方商业银行、能源、钢铁等诸多领域,“但此后他的投资,鲜有成功”。 而袁柏仁一度计划将纵横集团在国内IPO上市,但随着机构进场,发现其间产权颇为混乱,袁氏亦对此心灰意冷。 随着银行在信贷审批方面的逐渐收紧,袁柏仁屡试不爽的招式开始生变,而互保又成为其变招之一。 但颇为奇怪的是,在互保之风颇为浓厚的绍兴,为纵横集团作担保的企业并不多。之前曾有报道称精工集团涉身其中,但随后该公司出来辟谣,表示未曾对其担保。 记者了解到,目前对纵横集团担保最多的,首先一家与纵横集团渊源颇深的一家企业,其对纵横集团的担保金额高达14亿元(但该公司人士称,担保金额为6亿元左右)。此外,浙江萧山某化纤企业,亦对其担保9亿元。 知情人士透露,但随着纵横集团逐渐显现问题,该萧山企业负责人亲赴绍兴,强行要回了2亿元现金。 让人扼腕的是,在这被要走的2亿元中,竟有1.3亿元乃是袍江开发区管委会为其解困提供的资金。 重组之路 与华联三鑫相比,纵横集团的重组之路更为艰难。 “华联三鑫的产能设备都是最先进的,而且行业已经低迷了很久了,有企业愿意进去赌一把。而纵横集团,它的设备相对陈旧,再加上摊子铺得太大,敢接下来的的确不多。”纵横集团的一位债权人,对其重组不甚看好。 绍兴银行业人士介绍,到目前为止,纵横集团总债务约为78亿,剩余资产评估价值约为30多亿元。 而在知情人士看来,目前绍兴市政府处理得比较好的,就是“让企业没有停工”。 本报记者了解到,绍兴市政府已经初步拟定了包括政府提供10亿元10年期无息政府担保贷款(也有可能以仿照重组华联三鑫模式国有资金入股,不参与分红,适时退出)、变更相关地块土地使用性质、要求担保企业承担部分责任等六大措施。 实际上,目前纵横集团的业务,已由绍兴本地企业浙江古纤道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古纤道”)承接加工。 “而这也不过是政府重组纵横集团的缓兵之计,目前还没有一家合适的重组方出现。”接近纵横集团的绍兴本地银行业人士坦露。 而随着纵横集团走出困境尚有时日,古纤道的承接加工合同,也由之前的2个月延展到半年,加工费用也增至每天8万元。 “这样做就不会导致工厂停工乱掉,从而为重组也作好铺垫。”有知情人士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