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中保存和增强“中国制造”的实力——来自“世界毛织之都”广东东莞大朗镇的报道
“我们有做不完的订单,经常加班生产”。这是在国内最大的毛织品生产和集散中心广东东莞大朗镇采访多家毛织企业后听到最多的声音。由于当地较早推动产业转移和扩大内销,实施升级转型措施,毛织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整个产业的配套能力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寒流”来袭的今天,我们在大朗镇感受更多的却是“开足马力”生产的浓浓“暖意”。
大朗镇生产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开足马力”
“中国羊毛衫名镇”大朗镇是国际毛织品研发、生产、集散的中心之一,以大朗镇为中心的产业集群聚集近万家毛织企业,毛衣年销售量超过12亿件。每年有8亿件毛衣在大朗镇集散,生产的毛衣60%出口到意大利和美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作“世界毛织之都”。
在颖祺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500多台先进的电脑编织机正在不停运转,办公楼大厅和过道里堆满原料和包装箱。厂长陈伟波说:“我们的订单一直做不完,除自己开足马力生产外,还请周边200多家小厂代工。”
颖祺是香港茂荣集团的内地总部,年产针织服装1300多万套,产品90%出口。虽然2008年以来纺织业频频遭受不利因素打击,但是颖祺上半年接单量从以往的300万件上升到600万件,全年产量预计将从2007年的600万件上升到1200万件。
茂荣主席李谋任说,为满足不断扩大的生产,目前正在建设近万平方米的新厂房,并从德国和日本订购1000台电脑编织机,将陆续在2年内到齐。
据了解,2005年以来大朗镇毛织企业投资15亿元购进电脑编织机,使数量从不足1000台增加到4500台,仅2008年上半年就购置977台,有37家企业计划在2010年底前再购置1769台。
参加刚刚闭幕的第七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品交易会的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专家表示,大朗镇的情况与2008年以来全国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0%、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到中国纺织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
未雨绸缪推动产业转移和扩大内销 增强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大朗镇党委书记尹景辉说:“大朗镇毛织业之所以在国际金融危机之下仍然能够保持内外销两旺,主要得益于及早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和引导企业扩大内销。”
据尹景辉介绍,大朗镇在2006年便开始通过政府推动和企业主导相结合,按市场规律推动产业转移和升级转型。在广东省内建立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园,并与江西、湖南、广西等地建立产业转移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