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没有想到,困扰汉川纺织业多年的“招工难”,竟是以这种方式意外消弭的。
立冬过后的荆楚大地,凉意渐浓。8日上午,记者来到湖北省县域经济迅猛发展的汉川市。
近年,记者曾多次在这块经济热土上采访“招工难”的新闻,“小小汉川,缺工三万”是记者前年采写的消息,“要上班,到汉川”一度成为省内大小媒体见报率最高的广告语之一。即使这样的高调招工,汉川部分企业的熟练工人“招工难”一直未能有根本缓解。
意外的是,这一次记者再访汉川,却感受到了阵阵“寒意”:昔日家家企业大门口张贴着的“招聘启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乍起的裁员风。“上月,公司减员70多人。”年纺纱3万锭的某公司何姓负责人无奈地说,当前出口订单大滑,公司产品过去70%出口,现骤降至10%。
汉川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52家,装机容量达150万锭。其中该市马口镇纺织工业园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40多家,产品大半依靠经销商间接出口。
“大量纺织品由出口改为寻求内销,势必导致大量产品积压。”马口纺织商会副会长何家雄透露,在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内需渠道尚未打通的情况下若继续生产,只能意味着新的积压。
“现在我们是骑虎难下,进退两难。”一纺织企业老板说,若停止生产吧,投入资金如何收回?再说市场若突然回暖或者内需大畅,再上哪找这大批熟练技术工?若亏本生产吧,产品积压资金,将加剧企业资金链断裂。
但为了熬过这个“寒冬”等待来年市场转机,纺织老板们只好咬着牙继续生产。
为了降低生产节奏,老板们将昔日24小时不间断生产,变为每生产8小时停机4小时,有的干脆压缩生产线或恢复双休日休息制。“过去我们怕停电,现在巴不得停电。”一名纺织老板苦笑地说,为节省电力生产成本,企业开始错峰生产,改用相对低廉的低谷电力;为降低人力成本和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将原本两三人的作业任务改为一人承担,并实现考核末位淘汰制,将生产技能低、企业忠诚度低的员工淘汰。
不仅纺织出口企业患了“感冒”,汉川童车、工艺制品等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也遭受“寒流”袭击:在上月举办的广交会上,该市订单额比上届下降20%左右,某金属制品企业出口到欧盟的订单,10月份却降为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