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质量评价经历了两种体系,一是2013年前实行的以感官检验为主的“品级检验体系”,二是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推行的以仪器化检验为主的“颜色级检验体系”。“品级检验体系”是人通过眼看手摸感觉棉花色泽特征、成熟程度、轧工质量一个综合的评判结果,就好比中医号脉,用一根手指通过脉象就可以简单地给出一个综合身体状况评价,但不能给出一个更准确的病因,在“品级检验体系”中,品级就代表了棉花的品质。“颜色级检验体系”中颜色级并不完全代表棉花的品质,仅表示颜色状况,要加上一系列的物理指标如克隆值、断裂比强度等,综合评判才能表示棉花的综合品质,颜色级与品级在体现棉花品质上有较大的区别。
品级检验没有任何仪器即可以得出测试值,其检验依据靠的是文字标准的描述和每年权威部门制作的品级实物标准,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检验正确与否;颜色级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感官检验无法衡量的情况,用仪器的测试数值来衡量人眼检验正确与否。分级人员的眼睛被认为是测量颜色的首要工具,它对颜色差异的敏感程度远远高于HVI,但人的主观判断存在一些主观不足,持久性和稳定性不好,不适合判定颜色的绝对水平,不如仪器检验测试的准确。
200多年的事实证明,棉花颜色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感觉,棉纤维的许多特性都与颜色有关,颜色是决定棉花品质的首要因素。“颜色级分级检验体系”采用棉花大容量快速测定仪来进行棉花黄度值和反射率的测定。棉花本身色调基本不变,用黄色程度和明暗程度就足以表示颜色等级的特性,棉花的颜色级是以反射率(Rd)来分等级,以黄度(+b)来划分类型。棉花根据黄色程度划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4种类型,根据反射率,白棉分5个级,淡点污棉分3个级,淡黄染棉分3个级,黄染棉分2个级,共13个级别。颜色级用两位数字表示,第一位是级别,第二位是类型。
中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要逐步用HVI检验的由可以量化数值比较的颜色级来取代手感目测的人工品级检验。首先是通过仪器化公证检验获取大量的测试数据,建立棉花颜色分级图。其次选定部分实验室进行颜色级的人工感官检验和HVI检验的符合性验证试验,对棉花分级图进行适当调整,使之更符合中国各地棉花的不同特性,并选用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采摘期的棉花制作颜色级的实物标准。最后选定良种棉加工企业、棉花检验机构和棉纺企业分别进行棉花颜色级的感官检验和仪器(HVI)检验的比对及验证。在大量详实数据的分析统计之后,最终完善了中国棉花颜色分级图并将之推广应用,完成品级检验体系向颜色级检验体系的过渡,并培训检验人员,从人员的思想上扭转一贯的棉花品质检验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棉花颜色级与品级的联系及区别,掌握各种颜色棉花的来源、皮棉外观特征及各种植区域棉花外观及加工特点。这将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验证不断完善的探索过程,也是中国棉花市场与国际接轨,中国棉花质量检验体系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必然之路。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