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标准>正文

远红外纺织品的功能评价与标准

                     

      1 远红外纺织品简介
  远红外纺织品是具有远红外辐射功能的一类功能性纺织品的统称,在我国,其可能是最早实现产业化开发的功能性纺织品之一。 
   远红外纺织品可在很宽的波长范围内吸收环境或人体发射出的电磁波并辐射出波长范围在2.5 ~30μm 的远红外线。这是由于纺织品上添加的具有远红外辐射功能的添加剂在吸收了外界的电磁辐射能量后其分子的能态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尔后又从不稳态的高能级回复到较低的稳态能级而辐射出远红外线。
  在远红外纺织品所辐射出的电磁波中,4 ~14μm 波长范围内的远红外线与人体细胞中水分子的振动频率相同,当人体表面受到这种远红外线的辐射时,会引起人体表面细胞的分子的共振,产生热效应,并激活人体表面细胞,促进人体皮下组织血液的微循环,达到保暖、保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2 远红外纺织品的添加剂构成
  用于远红外纺织品制备的添加剂一般都是在常温下具有远红外辐射功能的陶瓷微粉,粒径通常为0.5μm 以下。这类陶瓷粉一般都是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碳化物,如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镁、二氧化钛、二氧化硅、氧化锡、碳化锆等,表1 列出了部分远红外陶瓷微粉的化学组成及其基本物性。
                           表1 部分远红外陶瓷微粉的化学组成及物性
 

  3 远红外纺织品保暖和促进微循环的功能
  远红外纺织品的保暖和促进微循环的功能原理是有区别的。
  远红外纺织品保暖功能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其吸收外界电磁波辐射的能量后,能放射出远红外线以及反射人体散发出的远红外线。因此,用远红外纺织品制成服装后可以阻止人体热量向外部的散发,起到高效保温作用。
  远红外纤维促进微循环的作用形成,则是基于其吸收以可见光为主的外界电磁辐射后,发出的远红外线及反射人体发出的远红外线作用于人体表面细胞,因振动频率相吻合而增强分子的热运动、促进皮下组织的微循环和新陈代谢。
  很显然,要达到这些目标,有几个必须的条件:一是要吸收外界的能量,二是要能与皮肤直接接触。由于远红外线穿透普通纺织品的能力有限,因此,要起到促进微循环的作用,远红外纺织品必须用于内衣才合适。但这样一来,其吸收外界能量的途径就受到了限制,而更多的是反射人体本身散发出的远红外线,能量十分有限。
  4 远红外辐射功能评价与标准
  评价远红外纺织品的远红外辐射功能有两个思路:一是直接的方法,即测量样品在接受外界能量后发射远红外光的能力 二是间接的方法,即测量物体受样品远红外辐射后的温升情况,但后者的前提是样品和受辐射物体之间必须可实现能量的转换。相对而言,中国在远红外纺织品的技术要求、功能评价方法标准化和市场规范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
  4.1 FZ/T 64010-2000《远红外纺织品》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方法是通过测定样品在接受外界能量时其辐射远红外光的法向发射率。原国家纺织工业局于2000 年发布过一个纺织行业标准FZ/T 64010-2000《远红外纺织品》。该标准不仅对远红外纺织品进行了定义,而且还提出了对远红外纺织品的考核指标,并给出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该标准以法向发射率作为远红外纺织品辐射远红外光功能的评价目标,规定远红外纺织产品的法向发射率提高值应 ≥8.0 %,其远红外波长范围为8~15μm,印染后整理织物洗涤10 次后,法向发射率提高值应 ≥7.0 %。
  提出“提高值”的概念,是为了剔除本底效应,以免混淆视听。研究表明,一般的非远红外纺织品本身即具有一定的法向发射率,普通丙纶、锦纶和涤纶的远红外法向发射率为70%,普通腈纶为72 %,普通棉、麻为75 %。为规范远红外纺织产品的认定,该标准还规定远红外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和卫生的规定,远红外印花纺织品的花形面积应不小于总面积40%,强力不低于相应的非远红外产品标准中规定值的80 %,其他内在质量和外观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