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的评分见表4。
5.31m中累计评分最多评10分。
5.4疵点的量计
5.4.1疵点长度以经向或纬向最大长度量计。
5.4.2经(纬)向疵点,在经(纬)向宽1cm及以内的按一条评分,宽度超过1cm的每1cm为一条,其不足1cm的按一条计。
5.4.3经向明显疵点及严重疵点,长度超过lm的,其超过部分按表4再行评分。
5.4.4在一条内断续发生的疵点,在经(纬)向5cm内有二个及以上的,则按连续长度评分。
5.4.5在一条内有二个及以上经(纬)向明显疵点(包括不同名称的疵点)断续发生(间距在5cm内)时,按程度重的全部量或分别量从轻评分。
5.4.6共断或并列(包括正反面)是包括隔开1根或2根好纱,隔3根及以上好纱的,不作共断或并列(斜纹织物以间隔一个完全组织及以内作共断或并列处理)。
5.5疵点评分的说明
5.5.1下列疵点评分时区别明显与不明显的规定
5.5.1.1稀纬、密路以叠起来看得清楚的为明显,单层看得清楚,叠起来看不清楚的为不明显。若发生争议时,以点根数加以区别。
a)稀纬:经向1cm内少2根纬纱的为明显。
b)密路:经向0.5cm内纬密多25%及以上(纬纱紧度40%以下多20%及以上)为明显。
5.5.1.2不明显稀纬和双纬混在一起按横档评分。
5.5.1.3拆痕达到标样的为明显,达不到标样但看得’出的为不明显。
5.5.1.4竹节、粗经、粗纬、经缩、拆痕、修整不良、油疵等七个疵点,达到标样为明显。
5.5.2下列疵点的评分起点和规定
5.5.2.1边组织及距边1cm内的疵点(包括边组织)不评分,但毛边、拖纱、猫耳朵、凹边、烂边、豁边、深油锈疵及评10分的破洞、跳花要评分,如疵点延伸在距边1cm以外时应加合评分。无梭织造布布边,绞边的毛须伸出长度规定为0.5cm~o.8cm,织入式布边密度二边相加不超过2.5cm。边组织有特殊要求的则按要求评分。
5.5.2.2在经向长0.5m内,经向长o.5cm以下的疵点:烂边每3个评1分;油锈疵、不褪色色疵、布开花、断经、边撑疵加合3个评1分;松经、跳纱、沉纱、星跳(星跳二只作一只计)加合每6个评1分。
5.5.2.3经向长1cm内二梭双纬按纬向明显疵点评分,单根双纬5cm及以上评1分。
5.5.2.4布面拖纱长2cm以上每根评3分,布边拖纱长3cm以上的每根评1分(一进一出作1根计)。
5.5.2.5毛边在经向长5cm内每2根评1分。
5.5.2.61cm以下的并列跳纱每只评1分。经向一直条并列跳纱(5cm内满6梭)并断1cm~5cm评5分,5cm以上评10分。
5.5.2.7粗0.3cm以下的杂物每个评3分,0.3cm及以上杂物和金属杂物(包括瓷器)评10分(测量杂物粗度)。
5.5.2.8纬向一直条经缩波纹1楞~2楞的每条评1分,经缩浪纹1楞~2楞的每条评3分。
5.5.2.9经缩浪纹、连续3根松经、吊经(包括隔开1根~2根的好纱)1cm及以下的评5分。
5.5.2.10线状百脚最多每条评5分,锯状百脚最多每条评10分。
5.5.2.11经纬向共断2根的评1分。
5.5.2.12跳花0.3cm及以下评3分。
5.5.2.13双经、多股经、粗经、并线松紧、筘路、磨痕、针路、筘穿错、错纤维、花经、长条影最多评到三等为止。
5.5.2.14筘路、筘穿错、针路、磨痕、长条影、荷叶边在布面显现明显,应按经向明显疵点评分,单根双经每米评1分。
5.5.2.15连续3根及以上不明显错纬减半评分。
5.5.2.16经向长0.5m内,0.5cm以下的纬缩每2只评1分。
5.5.2.17浅油疵减半评分。
5.5.3对疵点处理的规定
5.5.3.1稀弄、0.5cm以上的豁边、1cm的破洞或烂边、不对接轧梭、2cm以上的跳花疵点,必须在织布厂剪去。
5.5.3.2金属杂物织入,必须在织布厂挑除。
5.5.3.3凡在织布厂能修好的疵点必须修好后出厂。
6 试验方法
6.1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按GB/T3923.1执行。
6.2长度按GB/T4666执行。
6.3幅宽按GB/T4667执行。
6.4密度按GB/T4668执行。
6.5单位长度质量
|